温家宝忆童年内战时家产被国民党军烧光
同学们、老师们:
今天,我重返南开中学,感慨万千。屈指一算,阔别南开中学已51年了。今天,我想借此机会与大家谈谈心。
我出生于天津北郊的宜兴埠,我的爷爷是一个充满教育情怀的人,他在村子里创办了学校。我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家里充满着文化气息。我还记得那个充满动荡的年代,日本侵略者曾经在我们村子里制造了许多悲惨的事件。这些经历在我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我的童年是在战争和苦难中度过的。我深知,这不是我们一家人的苦难,也是整个中华民族的苦难。在贫困、动荡和饥荒的背景下,我看到了普通百姓生活的艰辛,这也让我从小就富有同情心,尤其是对穷人的同情。一种朴素的平等观念在我心中萌生,我认为每个人都应该平等相处。
在南开中学度过的六年时光是我成长的关键时期。这所学校有着悠久的历史,它的建立、成长和发展始终与国家的兴衰和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我在南开学习,让我深深懂得一个人必须有远大的理想和崇高的志向。从小就应该立志把自己的一生献给祖国和人民。
在南开的学习生活让我充实而难忘。我不仅学习课本知识,还广泛阅读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书籍。南开的校训是“允公允能,日新月异”,这八个字是南开的灵魂,它倡导为公、进步、创新和改革。在南开的学习经历塑造了我独立思考、渴望发现问题、探索真知、追求真理的精神。
除了学习,我还热衷于参加各种课外活动,是体育爱好者。我喜欢南开的青春活力,喜欢这里的学生们朝气蓬勃、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尽管我家人在接连不断的政治运动中受到冲击,我的爷爷和父亲都遭受了不幸的遭遇,但他们依然对生活和事业充满热情。
如今,我已步入人生的新阶段,但我永远不会忘记南开给予我的教育。南开中学的历史和精神始终激励着我前进。我会坚持走南开的道路,崇尚南开的风格,发扬南开的精神。我相信,只要我们保持青春活力、勇往直前,就一定能够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考上大学时,我向他告别的地方是远离城市的喧嚣,一个遥远的养猪场。父亲特地告假回家帮我打点行李。他是一个朴实无华、一生勤勉的人。命运却在他今年带走了他,他平静地生,安详地走。尽管家中有这些变故,我仍然积极向前,追求进步。我是一个善于反思的人,总是将书本知识与社会现实相互映照,矢志为社会变革奉献自我。
因为父亲的热爱,自然地理在我心中播下了种子。我对地球科学产生了浓厚兴趣,特别是在北京地质学院的日子里。在那所学院,我度过了五年的大学生涯。期间,我加入了中国,继续深造,专注于大地构造研究。回顾在那所学院近八年的学习和生活,我感慨良多。母校赋予我地质学的知识,赋予我克服困难的勇气,还赋予我接触群众的机会。那段时光,是我人生中难以忘怀的篇章。
走出校园,我投身工作,在海拔4000到5000米的祁连山区和北山沙漠戈壁地区奋斗了十四年。在那里,我一边辛勤工作,一边深入了解基层群众,深刻体验了民生的艰辛和耕作的劳苦。我源自人民,自身也经历过苦难,我同情每一个受苦的人,愿意为他们追求幸福而竭尽全力。
进入中央工作后,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我深入农村、厂矿、科研院所进行调研。在农村,我白天坐在农民家的炕头上了解实情,晚上则召开座谈会。我曾住在乡里、粮库,经常在一个县一呆就是一周。我走过的每个地方,都留下了我对民情民意的深刻洞察。
我的童年并不富裕,甚至可以说是在战乱中度过。内战时期,我们家的家产曾被军队烧光。但正是这些曲折的经历,塑造了我坚韧不拔的性格和对民生的深深关怀。更多关于温家宝的故事和回忆,请关注我们的频道,一起走进他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