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勤政爱民的唐太宗做的这件事极不厚道
唐太宗李世民,堪称中国历史上的全能帝王。他既能统领千军万马,战无不胜,又能治国安邦,造福百姓。更难能可贵的是,他的书法造诣也极为深厚,可与唐朝的书法大家虞世南、褚遂良相提并论。他头上的军事家、政治家、书法家三顶桂冠,无一不是实至名归。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一生勤政爱民的李世民也曾干过一些不为人知的曲折事。其中,他以欺骗的手段获取《兰亭序》一事,堪称其人生中的一大遗憾。对于这一历史典故,画圣阎立本还特意绘制了《萧翼取兰亭图》,现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后来,《兰亭序》历经数代传承,至智永手中。智永出家为僧后,临终前将其传给弟子辩才。辩才视之为命根子,为了长久占有,甚至将《兰亭序》藏于房梁之上。唐太宗平定天下后,对王羲之的书法情有独钟。当他得知《兰亭序》的下落后,便千方百计欲得之。辩才始终坚守秘密,拒绝交易。唐太宗无奈,便委派智勇双全的御史萧翼前往湘潭永欣寺寻找机会。
萧翼与辩才一见如故,成为莫逆之交。经过多次交流,萧翼终于赢得了辩才的信任。在一次闲聊中,萧翼故意提出鉴别王羲之杂帖的要求,引出辩才手中的《兰亭序》。辩才得意地展示真迹后,萧翼趁其不备之机,骗过小和尚混进卧室中,成功盗取《兰亭序》。唐太宗得到后龙颜大悦,提升萧翼为员外郎。对于失去宝贝的辩才和尚则大度赦免其罪并赏赐丰厚物资。这一曲折的故事情节令人叹为观止。在这个世界上,有些东西的价值无法用金钱来衡量。对于唐太宗来说,《兰亭序》无疑就是其中之一。为了得到这件心爱之物,他采取的手段却颇有争议。如今提及此事,依旧让人感到复杂的心情。一年多后,老和尚对此愤慨不已,最终悲愤离世。唐太宗虽然得到了他梦寐以求的《兰亭序》,但他的内心也饱受愧疚的煎熬。
尽管唐太宗一生勤政爱民,但他的这一行为却让人对他的评价产生了一些争议。他得到了《兰亭序》,却失去了人们的信任与尊重。这份痛苦和遗憾,或许已经超越了他所拥有的喜悦和满足。他对《兰亭序》的占有充满了矛盾和复杂的心情,既有得到珍宝的喜悦,也有对手段不厚的愧疚。这种内心的挣扎和痛苦,无疑增加了这个历史人物的复杂性和深度。
历史的进程不会因为个人的得失而停滞不前。《兰亭序》在唐太宗的手中短暂停留后,五代十国时期,军阀温韬掘开了唐太宗的昭陵,这件国宝就此下落不明。这无疑给历史留下了更多的谜团和遗憾。唐太宗心中的喜悦与愧疚,也随着历史的洪流渐行渐远。
唐太宗的故事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启示:有时候,追求某些东西的过程中,我们可能会采取一些不厚道的手段,但最终得到的并不一定是我们真正需要的。有时候,真正的价值不在于我们拥有什么,而在于我们如何对待我们所拥有的。更多历史故事和启示,请关注我们的频道,一起探索历史的深度和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