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评养老金“被吞”岂能让参保人“补齐
在河北承德市,一场涉及养老金的惊天风波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据悉,该市社保局科员白雪衫,竟然利用养老金保险系统的漏洞,将248名参保人的养老金收入囊中。尽管大部分养老金最终被追回,但留下的亏空却需要无辜的参保人自行填补,否则他们将面临养老保险金停发的困境。这一事件及其处理方式,无疑在网络上激起了巨大的争议。
白雪衫案的背后,反映出的是一种复杂的现实问题。虽然参保人是通过白雪衫及其代理人缴纳养老保险,但在社保系统中他们确实拥有属于自己的账户,并持有养老保险手册、个人账户对账单,且已领取养老金。这意味着,参保人与之间的“契约”是真实有效的。如果因为社保局工作人员的错误或违法行为,就要让参保人的养老保险失效,这种逻辑显然是站不住脚的。与银行职员贪污存款相比,要求储户补存的做法显得毫无道理。难道贪官污吏的过失,要由普通百姓来承担吗?这是什么逻辑?
承德社保局的处置方式,实际上是在将内部管理漏洞和管理不力的责任转嫁给普通老百姓。从国家要求全部地市养老保险入网接入业务以来,承德市社保局在养老保险系统管理方面存在明显的技术升级滞后和管理不力。白雪衫作案长达三年之久却未被察觉,这不禁让人质疑承德市社保局对涉案资金的监管是否形同虚设?由此可见,正是监管技术升级的工作不力、层层关卡的责任失守,间接促成了白雪衫案的发生。
在全国范围内,类似的白雪衫案并非孤例。从枣庄600多人养老保险被干部侵吞蒸发,到北京朝阳街道工作人员冒领养老金92.4万元等事件,都揭示了基层社保管理的混乱和无序。这其中暴露出的问题包括不健全的财务操作模式、外部监管的缺失以及内部审核的“走形式”。一些地方的社保系统管理存在许多安全“真空地带”,这种状况反映出部分地方对养老金安全性、重要性、监管等的认识不足。
尤其需要警惕的是,一些地方把养老金当成了“唐僧肉”,一遇到资金紧张就盯上养老金。据审计署披露,社保基金被挪用的情况屡见不鲜,主要用于弥补财政资金不足、购建固定资产、违规出借、弥补经费等。这表明养老金在一些职能单位成了“小金库”,任由权力揉捏的“橡皮泥”。如果没有有效的监督和阳光照射,可能会出现更多的类似陈良宇的“社保大案”。
养老保险是保障百姓晚年福利、维护社会安定、缩小城乡差距、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如果公众的养老金被“莫名蒸发”,将会大大打击人们的参保信心,直接影响机构的公信力。针对白雪衫案,我们需要有一个公正的裁决,给参保人一个满意的答案。在老龄化高峰期背景下,我们如何应对养老金的“跑冒滴漏”,是应对“银发社会”挑战的关键。我们需要加强监管、完善制度、堵上漏洞,进行养老金管理制度的顶层设计,才能让民众真正对养老保障充满期待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