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结婚也要随份子钱?结婚随份子给少了竟然

恐怖故事 2025-04-02 06:54www.198689.com恐怖故事

参加婚礼,本应是一件让人喜悦的事情,然而如今却成为了一些人的负担所在。令人头疼的并不是婚礼本身,而是婚礼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随礼。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物价上涨,份子钱的数额也随之水涨船高。原来可能仅需一百元就能应付的礼金钱,现在三五百都不一定够。特别是在节假日时,结婚请柬如雪花般纷飞,这个月的生活费恐怕都难以保障了。

有人对这种习俗心生疑惑,认为这不过是繁文缛节,为何如此重视?然而实际上,结婚随礼并非中国特色,全球各地都有类似的习俗,只是礼金的多寡有所不同而已。不久前,一位名叫Seyi的英国妹子在网上分享了自己的经历,让人对这种习俗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Seyi收到了一位前同事的婚礼邀请,二人虽在职场上关系不错,但并未深交。欣然接受邀请后,她和一位朋友一起飞往罗马尼亚参加婚礼。到达现场后,她们被告知需要将现金装在信封里作为礼物送给新人。由于身上现金不多,Seyi和朋友将仅有的25欧元放入了信封中。

沉浸在婚礼的欢乐氛围中,Seyi参加了新婚派对,原本以为这是一次快乐的经历,她甚至打算回到英国后再补送一份称心的礼物。当她回到英国后,却收到了一条令人尴尬的短信。前同事不仅询问她婚礼上的感受,还直接提及了礼金的问题。同事表示,他们收到的只有25欧元,而婚礼的费用远远超出这个数额。随后,这位同事直接提出了应该支付的礼金数额,甚至希望Seyi能够转账补足差额。

这种直白的催款方式让Seyi感到无语。她表示并非想要占便宜,如果提前说明金额,她也会提前准备。直接嫌弃她给的礼金少并要求转账的行为让她感到十分尴尬。网友们也普遍认为这位前同事的行为实在不妥,礼物只是代表心意而已,如果承受不起婚礼的开支,或许应该考虑简化婚礼或者不邀请他人参加。

不过也有观点认为,25欧元作为结婚礼物确实偏少,但无论如何,这位新娘的反应过于激烈了。Seyi的遭遇让人感慨不已,即便是国内,也鲜有因为礼金数额直接撕破脸的。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各国虽都有结婚随礼的习惯,但在重视程度、方式方法上仍有所差异。对于随礼这一传统习俗,我们应该更加理性地看待,既要尊重他人的感受,也要珍视彼此之间的情谊。英伦婚礼习俗介绍:礼金的变迁与真实祝福的追寻

在英国,参加婚礼不再仅仅是单纯的祝福,着装打扮似乎成了展现对婚礼重视程度的无声语言。英国人对于婚礼的礼金观念有其独特之处。与金钱相比,他们更看重宾客的衣着品味,认为一件得体美观的服装是对新人最好的祝福。这种文化背景下,参加婚礼的宾客可能会将更多的精力和资金投入到自己的装扮上,以展示对新人的尊重和祝福。这种独特的礼仪文化确实让人感叹:“确实很英国”。

而在像美国和法国这样的国家,婚礼的礼金习俗则更为轻松。新婚夫妇会事先准备一份礼品清单,上面罗列的是他们希望收到的礼物。这些礼物通常是新婚生活的必需品,价格适中,避免了宾客在挑选礼物时的困扰。宾客可以根据自己与新人的关系以及自身经济状况,自由选择适合的礼物,既表达了对新人的祝福,又避免了因礼金问题而产生的压力。

谈及日本和韩国,它们的礼金文化与我国有许多相似之处,礼金的多少与与新人的关系远近密切相关。但与此他们也面临着随礼带来的经济压力。对于不熟识的人,他们往往会选择避免参加婚礼,以免因礼金问题而陷入尴尬。

不论在哪个国家,参加婚礼的初衷都是为了送上祝福。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婚礼礼金似乎与虚荣心产生了关联,礼金的多少成了衡量友情深浅的标准,这无疑背离了祝福的初衷。当我们走进婚姻的殿堂,我们真正希望收到的,究竟是一封装着的信封,还是对方从心底里对二人的真挚祝愿?

我们不可否认,感情需要物质基础,但我们也应警惕不让物质追求成为负担。当听到朋友的婚讯时,我们的第一反应应该是喜悦和祝福,而非忧虑和逃避。让我们在祝福中找寻真正的快乐,让婚礼成为友谊的见证,而非负担的来源。让我们共同守护这份纯净的祝福,让每一场婚礼都充满温馨和真情。

更多关于英伦婚礼习俗、全球婚礼文化的趣事,请关注奇技网频道,一起探索更多有趣的婚礼故事和文化内涵。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98689.com 奇技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