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次合肥之战东吴孙权10万大军进攻合肥,结

恐怖故事 2025-04-02 06:46www.198689.com恐怖故事

在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的纷争中,合肥之战是孙权与曹操双方争夺的焦点。江淮之地,尤其是合肥,成为汉末三国时期的兵家必争之地。俗话说得好,守江必守淮,而欲进取中原,淮河流域是不可或缺的跳板。

合肥的地理位置极为重要,自赤壁之战后,曹操对江南战略转为守势,孙权则意图借此威势,将战线向北推进至合肥。从208年至253年,曹魏和东吴在此地发生了六次激战。

其中,公元234年的第五次合肥之战尤为引人注目。这一年,孙权亲自率军攻打合肥,并声称有十万大军。他得到蜀汉丞相诸葛亮的消息后,决定出兵配合诸葛亮的北伐。孙权认为,诸葛亮北伐必定会吸引曹魏的主力,此时攻打合肥事半功倍。

孙权派出了三路大军北伐,并派出了东吴名将陆逊。这体现了他的决心。对于曹操修建的合肥,如同嵌入东吴长江防线中的一颗钉子,是汉末三国时期的重要战略要地。如果不能攻占合肥,东吴的防线将受到严重威胁。

曹魏老将满宠却有不同的看法。他打算率领援军救援新城守将张颖。但田豫认为应该任孙权攻城以挫其锐气,等其疲惫后再出击。满宠认同这一策略,决定先召集将士等待时机。魏明帝曹叡也认为合肥是重要防线的一部分,不应轻易放弃。因此满宠决定采用火攻策略进行防御作战。他招募壮士折断松枝制成火炬灌上麻油在上风的位置顺风放火来抵御东吴的进攻。这场战役展现了双方的战略智慧和战术运用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的历史背景和地缘政治格局的复杂性。在风的煽动下,火势如猛兽般肆虐,一路蔓延,直至烧毁了东吴大军的攻城器械。孙权的侄子孙泰率军前来救火,然而满宠大军的箭矢如暴雨般倾泻而下,顺着风向,箭矢的射程更远、穿透力更强,孙泰不幸被射杀。这场火攻让吴军的攻城器械损失惨重,赤壁之火再现,东吴大军苦不堪言。

在曹魏文臣武将的预料之中,合肥新城的守将如张颖等人坚决抵抗,使得孙权久攻不下。这场第四次合肥之战一直持续到七月,双方战事激烈。正如田豫、卫臻、刘邵等人所料,这样的僵持给了魏明帝曹叡率军支援的有利时机。

在公元234年,司马懿成功将诸葛亮阻挡在五丈原一带。因为有司马懿的存在,魏明帝曹叡并不担心诸葛亮能突破祁山防线。到了七月壬寅日,魏明帝曹叡亲自率领大军东征。当魏军距离合肥新城还有数百里之距时,孙权心生恐惧,选择撤军。进攻淮水流域的孙韶军也回师,仅有进攻汉水流域的陆逊军继续战斗,但不久也撤退了。

陈寿在《三国志魏书三明帝纪》中详细记载了这场战役的经过,当魏明帝曹叡的军队未至数百里时,孙权便选择撤退。而《三国志魏书二十一卫臻传》也记载,魏明帝欲亲自出征时,卫臻认为权外示应亮,内实观望,合肥城坚固不可动摇,无需皇帝亲自出征。帝到寻阳后,孙权还是选择撤退。

在第五次合肥之战中,尽管有蜀汉的配合和牵制,孙权率领的东吴大军仍未能拿下合肥这座城池。这不仅体现了孙权在攻城能力上的相对不足,也揭示了东吴与曹魏之间的实力差距。随着诸葛亮的去世和蜀汉北伐的暂时告一段落,孙权之后放弃攻打合肥也许是一个明智的选择。毕竟,仅凭东吴的兵力,难以与曹魏匹敌。那么你怎么看呢?

更多关于第五次合肥之战的详细内容,请关注奇技网频道!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98689.com 奇技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