幕僚时期的李鸿章 为安徽人形象打架
在咸丰八年那个秋风沉醉的时节,李鸿章身处曾国藩幕府,这里汇聚了一群气势磅礴的大佬。左宗棠、胡林翼、彭玉麟等人,时常来此会商天下大事。他们的交流不仅仅是思想的碰撞,更是智慧的火花。这些大佬间的交流并非总是和风细雨,有时因观点不合,便会引发激烈的争论。
左宗棠在营中,总是以直爽著称,他呼人姓名从不拐弯抹角,唯独对曾国藩稍显客气,称呼其“涤生”。有一次,两人之间的辩论异常激烈,曾国藩为缓解气氛,巧妙提出以对联的形式转移话题。他出的上联是:“季子自鸣高,与吾意见常相左。”这句话暗含深意,既是调侃左宗棠的直性子,又巧妙嵌入了“左季高”三字。左宗棠正值气头,不假思索地对了下联:“藩臣身许国,问君经济有何曾?”这个下联直戳曾国藩的要害,同样嵌入了曾国藩的名字,语气比起上联更为强硬无礼。原本曾国藩想用对联化解矛盾,却不料反被左宗棠反击。
在营中,饭桌上的口舌之争不过是日常小事,更为激烈的是厅堂上的拳脚相加。一次闲聊时,话题无意中转到安徽人身上,引来一阵调笑。为安徽辩护的仅有李鸿章一人,他孤军奋战,但最终还是抵挡不住众人攻势。于是,李鸿章抓住彭玉麟父亲曾在安徽做官的经历进行反击。彭玉麟性格火爆,一听此言,立刻动手。两人扭打在一起,斯文扫地。至于这场打斗的结果,史料并无明确记载。但根据分析,李鸿章的体格与彭玉麟的格斗技巧不相上下,初交手时两人势均力敌,旁人必定会上前劝架,最终应算平手。
后来,这些大佬们都晋升为一品大员,文斗虽仍不可避免,但激烈程度有所降低(至少不会当面直呼其名)。武斗则再也没有发生过,这令包括我在内的围观群众感到意兴索然。我们掩卷叹息,岁月流转间,大佬们的人生阅历与智慧在增长,而那份年轻时的率真与热血,也在历史的长河中渐行渐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