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第一枚邮票出现在

民俗风情 2025-04-03 08:37www.198689.com民俗风情

谈及邮票,想必大家都有所了解,这一载体在往昔极为受欢迎,但如今玩票的人似乎少了许多。邮票的故事仍然引人入胜,奇技网小编虽无涉足,却也对邮票情有独钟。今日,我们一同探寻世界历史上第一枚邮票的渊源,各位邮戳爱好者切莫错过。

世界邮票的鼻祖,诞生于英国,名为“黑便士”。这枚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邮票,原定于1840年元旦亮相,但因准备不足,直至5月1日才上市,最终在5月6日正式启用。

1840年5月6日,英国伦敦泰晤士河畔的邮政总局热闹非凡。随着浓雾散去,阳光普照,人们纷纷涌入工农业大厅,争相购买刚刚问世的“黑便士”邮票。其中一位魁梧的职员,络腮胡子,细心观察着邮票的售卖情况,他在日记中详细记录了这一天邮局的人潮涌动。他就是罗兰·希尔,因对邮政改革的杰出贡献以及对黑便士的设计而名垂青史。女王赐其伯爵称号,国际集邮协会更是尊称其为“邮票之父”。

邮票诞生前,邮资是按照信件用纸数量和投递路程远近逐件计算的,且由收件人支付高昂的邮资。随着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完成以及随后的工业革命,邮政改革势在必行。罗兰·希尔在1837年提出了著名的邮政改革论文,建议实行“一便士均一邮资法”,即统一收取一便士的邮资,预付邮资。这一提案被英国采纳后,希尔被聘为财政部职员。

在邮票设计过程中,希尔以维多利亚女王的侧面肖像作为原型,绘制了两幅邮票图稿。经过雕刻家的精雕细琢以及印刷公司的承印后,“黑便士”邮票正式诞生。其独特的黑色雕刻版印刷、无齿孔、底纹纸上的小水印等特征一直沿用至今。邮票上方印有“邮资”,下方印有面值“一便士”。每个印张由12行、每行12枚邮票组成,共240枚,正好一英镑。为了防伪,邮票左下角印有相同的英文字母,右下角则印有位置字母,按字母顺序排列。尽管现存的黑便士邮票数量可观,但要复原一个完整的印张却十分困难。

黑便士邮票的发行不仅使邮政工作大大前进了一步,而且标志着世界近代邮政的诞生。除了黑便士外,还有图案相同的蓝色二便士邮票,俗称“蓝便士”,因印刷失误而诞生。其发行量较少,珍贵程度超过黑便士。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蓝便士中的透印票尤为难得。目前存世的蓝便士邮票主要为两种:一种是带有英国最早使用的马耳他十字戳的八方连邮票;另一种是贴在信封残片上的半枚蓝便士邮票。这枚邮票上的戳记日期为1841年3月27日,是世界珍邮之一。在黑便士问世九个月后,红便士邮票开始发行。如今,这些邮票已成为集邮爱好者的至宝。

至此各位读者是否对黑便士及其相关邮票有了更深的了解呢?其实每一枚邮票背后都隐藏着一段故事与厚重的历史背景等待我们去发掘探索。之所以需要进行颜色的调整,是因为黑色的邮票上盖上黑色的邮戳后,辨识度变得极低。这种情况使得一些心怀不轨的人可以轻松地将带有黑色邮戳的邮票揭下并重复使用。为了应对这一问题,同一版模具被用来印制棕红色的邮票,以提高邮戳的辨识度。黑便士邮票不仅拥有现代邮票的所有基本特性,更在科学性和使用性上展现出卓越的性能。这种邮票的设计如此先进,以至于许多国家纷纷效仿其模式,开创邮票发行的新纪元。

即便是这种先进的黑便士邮票也遭遇到了识别难题。随着时间的推移,邮局在使用黑便士邮票的过程中发现,在黑色邮票上加盖黑色邮戳使得识别变得困难,很容易被重复贴用。英国邮政当局果断决定停止印制和使用已经流通九个月的黑便士邮票。紧接着,在1841年2月,他们使用黑便士邮票的原版印模,改换红色油墨重新印制邮票。按照习惯,这种新邮票被称为“红便士”。

早期的红便士邮票与黑便士一样,都没有齿孔设计。这意味着在寄信时,人们必须使用剪刀逐一剪下邮票,这无疑增加了使用的复杂性。从1854年1月28日开始,红便士邮票也开始长出了“牙齿”,成为了世界上最早的有齿孔邮票。这一改革不仅提高了邮票的使用便捷性,也为邮政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98689.com 奇技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