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苏麻喇姑孝庄文太后身边最神秘的女人
苏麻喇姑:一生忠诚与传奇的交织
苏麻喇姑,这位颇具传奇色彩的历史人物,让我们深感敬仰。作为蒙古人的她,出身于科尔沁大草原一个普通的牧民家庭,生于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前后。她的名字,从最初的苏茉儿、苏墨尔,到后来的苏麻喇,背后蕴含着深深的文化与历史印记。
天生丽质的苏麻喇姑,因聪慧过人,被科尔沁贝勒府选中,成为贝勒寨桑的二女儿本布泰(即后来的孝庄文皇后)的贴身侍女。当本布泰在13岁那年,随着兄长吴克善被送到后金都城盛京与皇太极成婚时,苏麻喇姑也随之走进了这个历史的大舞台。
顺治元年(1644年),清军入关,苏麻喇姑随孝庄皇太后进入北京,走进了金碧辉煌的紫禁城。她的命运与孝庄文皇后紧密相连,共同经历了许多风风雨雨。这位来自蒙古草原的姑娘,在走进贝勒府后,眼界不断扩大,文化修养也迅速提高。她不仅精通蒙语,更掌握了满语和汉语,尤其是那一手漂亮的满文,赢得了全宫上下的一致称赞。
孝庄皇太后十分赏识她的才华,让她担任了幼年康熙帝的第一任满文老师。苏麻喇姑的心灵手巧,让她在裁剪方面成为行家里手,所制作的衣服既合身又美观,甚至参与了清朝衣冠饰样的制定。她骑马技术高超,每次陪孝庄文皇后出宫办事都骑马而行。
苏麻喇姑与孝庄文皇后的关系超越了普通的主仆关系。特别是皇太极驾崩后,孝庄文皇后进入了孀居生活,苏麻喇姑成为了她的最佳知音和伴侣。在公开场合她们是主仆,但在私下里却情同姐妹。苏麻喇姑在宫中的实际地位非常高,深受众人的尊敬。孝庄文皇后称她为格格,顺治皇帝与她平辈论交,康熙皇帝则尊称她为“额涅”、“额娘”,即母亲。而康熙的众皇子们则尊称她为祖母。苏麻喇姑始终保持谦恭谨慎的态度,对孝庄文皇后毕恭毕敬,小心侍奉,对皇帝更是自称奴才。
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孝庄文皇后的逝世给苏麻喇姑带来了巨大的精神打击。这时,她已经是一位70多岁的老人了。为了排解她的孤独和悲伤,康熙皇帝做出了一个重大的决定:把庶妃万琉哈氏所生的皇十二子胤祹交给苏麻喇姑抚养。这一安排表明了康熙帝对苏麻喇姑的极高信任和重视。苏麻喇姑以天生的母爱和全部的精力抚养胤祹,将其培育成一位有政治头脑和才干的皇子。
除了抚养皇子之外,苏麻喇姑有着自己的信仰和生活方式。她始终保持着淳朴善良的品格和勤奋努力的精神,为皇室和宫廷带来了温暖和希望。她的故事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成为历史的传奇和永恒的佳话。在康熙帝晚年激烈的皇位争夺战中,胤祹皇子却置身事外,保持了中立立场。在雍正帝登基后,他不仅未遭排挤,反被封为郡王,展现了其独特的政治智慧。到了乾隆朝,胤祹更是被晋封为和硕履亲王,并担任议政大臣,其地位显赫一时。胤祹寿命绵长,最终于乾隆二十八年以79岁的高龄寿终正寝,成为康熙帝35个皇子中最长寿的一位。
胤祹的人生之路可谓一帆风顺,这背后离不开苏麻喇姑的精心培养与指导。苏麻喇姑对胤祹的感情深厚,其影响之深在皇子中独一无二。
苏麻喇姑是一位有着坚定信仰的女性,终身未嫁,始终在皇宫中服务了60余年。在孝庄文皇后离世后,她在宫中又度过了18个春秋。苏麻喇姑的生活方式独特,她从不沐浴,只有在年终除夕之日才会稍微清洗身体,并将脏水喝下。她终生不服药物,即便病重也不接受任何治疗。尽管有着这些特殊的生活习惯,她的身体却非常健康,活到了九十多岁,这在当时的社会已经是非常高寿了。
苏麻喇姑晚年与佛教结下不解之缘,她的信仰并非出于消遣或排解寂寞,而是与她对皇上深深的忠诚和对皇恩的感激紧密相连。她经常表达愿意多活几年,为主子叩头祈祷,以尽奴才的一点心意。她的生活重心是念佛诵经,她认为自己的存活只是为了为主子念佛祈福。
当苏麻喇姑病倒在床时,她只相信皇上能治愈她的疾病,皇子们奏报她的病情并寻找御医诊治,她都坚决拒绝。最终,在康熙四十四年九月初七日,苏麻喇姑离世,享年九十多岁。她的逝世在皇宫中引起了极大的悲痛。
出殡那天,除了少数皇子留下来照顾皇太后和留在紫禁城外,其余成年皇子都参加了出殡仪式。皇十二子胤祹对苏麻喇姑的养育之恩深感报答不足,提出要求住守数日,百日内供饭,三七诵经。康熙帝对胤祹的要求表示赞同,并允许他按自己的意愿为苏麻喇姑守灵、供饭、诵经。其他皇子则轮流陪伴胤祹。这一事件展现了苏麻喇姑在皇宫中的威望和皇子们对她的尊敬之情。康熙帝与苏麻喇姑之间的深情厚意,感人至深。由于处理国事繁忙,康熙帝原本计算的十五日回宫时间无法即刻实现,遂降下谕旨,让皇子们将苏麻喇姑的遗体保留七天,等待他回宫后再做定夺。这一决定充分展现了康熙帝对苏麻喇姑的深深眷恋。
苏麻喇姑为大清付出了巨大的贡献,她教授国书,抚养皇子,劳苦功高。为了回报她的恩情,康熙皇帝决定以嫔礼为她办理丧事,这对于出身奴仆的苏麻喇姑而言,无疑是旷世殊荣。苏麻喇姑与孝庄文皇后相伴六十余载,历经风雨岁月,死后亦让她们在另一个世界得以长依。
康熙帝在位期间未能为祖母孝庄文皇后选定陵寝,孝庄和苏麻喇姑的灵柩暂安于奉殿。雍正皇帝继位后,对暂安奉殿的风水宝地地位极为认同,遂决定将其改建为昭西陵。苏麻喇姑并非皇室成员,名份所限,不能与主人同葬昭西陵。但雍正皇帝极为敬重苏麻喇姑,对其与孝庄之间的亲密关系也深为照顾,因此特地在昭西陵附近选定墓地,将其葬于距昭西陵仅1.5公里的新城之东。
苏麻喇姑的园寝在雍正三年二月动工,同年七月完工。这座园寝坐北朝南,主要建筑有地宫、宝顶、园寝门、亭堂、大门等,布局严谨而庄重。这座园寝在光绪二十六年遭到了破坏,地宫的秘密也被揭开。据老人们回忆,苏麻喇姑的地宫虽小,但内部构造精致,顶部有一个圆形凹槽,地宫内的秘密也为清初的葬制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如今,苏麻喇姑的宝顶依然屹立,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凭吊和怀念这位不平凡的女性。她的故事和人生经历,成为了历史的珍贵记忆,永远铭刻在人们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