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说西游记中唯一被逼成仙的妖怪是谁
有人说在《西游记》中,妖怪们的命运各异,有的被神仙佛祖带走成为“公务员”,有的则被孙悟空一棒打死。有一个妖王的经历却与众不同,他并非自愿成为“公务员”,而且被录用后的上任之路异常艰辛。
这个特殊的妖王就是红孩儿。在《西游记》的原著第四十三回中,观音菩萨通过真言咒语将净瓶倾倒,将一片海水收回,对孙悟空说红孩儿已经降服,只是野心未定,需要他拜到落伽山才能收法。于是,红孩儿开始了他的“公务员”之旅。
与其他被招安的妖怪如黑熊精、太上老君的坐骑水牛精等被轻松带走不同,红孩儿的录用过程可谓是最凄惨的。他必须一步一拜,至极地拜到落伽山,才能正式成为“公务员”。那么,观音为何如此狠心,非要让他一步一拜呢?
红孩儿是西游记中年龄最小的妖王,虽然年纪小,但他的本事却不小。他调皮捣蛋,先是戏弄唐僧师徒,后又大败孙悟空,甚至差点要了孙悟空的命。红孩儿最令观音生气的是他冒充观音,将猪八戒骗入洞中,这让观音大发雷霆,甚至动用了两件“杀手锏”来收服这个“不懂事的小伙子”。
这两件神器分别是天罡刀和金箍儿。为了降服红孩儿,观音不仅找自己的大徒弟惠岸行者木叉借天罡刀,还动用了如来佛祖赐予的三个箍中的最强一个——金箍儿。可见红儿童的顽皮程度以及观音对此事的重视程度。
除了这些,《后汉书》中有一个著名的公案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建安十九年,汉献帝的伏皇后被废并被幽禁,罪名很蹊跷。吕思勉先生曾怀疑其中另有隐情,认为曹操对此事可能存在不得已的情况。这个案子并不复杂,但细节却经不起推敲。主要证据来自一封书信,然而这封信是否真实存在过却让人怀疑。汉献帝投靠曹操后,后宫的任何小动作都很容易被曹操知道,那么这封信是如何传递出去的呢?为何在建安五年到十四年期间没有被发现,而在十四年后却被发现了呢?
伏皇后的父亲伏完是个深谙保身之道的学者型官员,他主动请辞一些实权职务以避免风险。如果真有这封要命的书信,他可能会选择销毁而不是保留。这封信可能原本就子虚乌有,伏皇后可能因此而冤枉。
《孝献帝纪》的一则记载也让人生疑:“(建安十九年)十一月丁卯,曹操杀皇后伏氏,灭其族及二皇子。”这一切的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故事?为何曹操要对伏皇后及其家族下手?这些疑问让人不禁想要深入了解这段历史的真相。曹操的忙碌步伐:短短三十六天背后的深谋远虑
你是否曾疑惑,曹操为何在短短三十六天内急于解决一桩重大案件并册封一位皇后?这种紧凑的节奏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让我们深入探究曹操的这一系列行动。
回顾建安十八年的曹操,他的每一次决策和行动都预示着未来的大局。
曹操将全国十四州合并为九州,这一重大举措旨在加强他作为丞相对地方的掌控力。这种改革不仅体现了曹操的政治智慧,更是他对权力集中的深谋远虑。通过这种手段,曹操确保了朝廷对地方的有效统治,进一步加强了他的政治地位。
而这,或许正是他在短时间内解决要案、册立皇后的原因。曹操深知,只有通过强大的中央集权,才能确保朝廷的稳定和繁荣。而要案和皇后的册立,都是他在这一大背景下做出的决策。解决要案可以稳定朝廷局势,而册立皇后则能确保皇室血脉的延续,两者都是巩固他政权的重要步骤。
那么,曹操急什么呢?他急于实现的是一个统一的王朝,一个稳定的政权。他知道,时间不会等待,形势也不会停滞。只有迅速、果断地行动,才能确保朝廷的稳固和繁荣。他在短短的三十六天内解决了要案、册立了皇后,这是他作为一个政治家的深谋远虑和果断决策。
曹操的每一次行动都是为了实现更大的目标。他的决策背后,是对朝廷、对国家的深深忧虑和期望。而他,也正是在这种深谋远虑和果断决策中,展现了一个政治家的智慧和勇气。更多关于曹操的故事,让我们继续关注历史频道,共同探寻那些隐藏在历史背后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