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历史上,诸葛亮被神化,司马懿为什么没有
今天我要讲述一个与诸葛亮齐名,甚至在某些方面同样神通广大的人物。他在历史的长河中熬得最久,一直熬到了公元251年才离世,堪称三国历史上寿命最长的人物。那么,为什么尽管诸葛亮被神化,而司马懿却没有享受到同样的待遇呢?
或许,这一切都要归因于历史的偶然与必然的结合,造就了诸葛亮的神话。让我们回溯到公元208年,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在《三国演义》的描绘中,诸葛亮在求风之时,虽非天赋异禀,却曾遇异人传授八门遁甲天书,拥有呼风唤雨之能。都督若需东南风,只需在南屏山建一台,名为七星坛。此坛高三丈,共分三层,周围由一百二十名士兵手执旗幡环绕。诸葛亮在坛上施法,借得三夜大风,助力战事。这样的描述无疑将诸葛亮推向了神坛。
回到三国历史本身,诸葛亮前期的事迹虽然也被神化,但从公元228年春他首次北伐开始,他的境遇便已逐渐黯淡。在公元231年,他虽造出木牛以收割魏国的粮食,但在与司马懿的交锋中,却未能取得决定性的胜利。这些事迹说明诸葛亮虽有发明天赋,但也无法改变因为连年北伐导致民不聊生、最终被魏国所灭的命运。
那么,为什么三国历史上对司马懿的评价没有那么高呢?在公元229年诸葛亮第三次北伐时,司马懿采取的策略是避免正面交锋,不战而败。自公元231年后,司马懿在战争中一直秉持这样的策略,避免正面交锋,因此在历史上没有留下太多经典的战绩。相较于诸葛亮多次北伐的壮举,司马懿的军事策略似乎显得平淡无奇,这或许是他未能像诸葛亮一样被高度神化的原因。
我们不能忽视的是,司马懿在三国历史中的地位同样举足轻重。他的智慧、谋略和生存能力同样令人钦佩。只是历史的传承总是经过岁月的沉淀与演绎,最终呈现出的版本或许与真实历史有所出入。在我看来,诸葛亮和司马懿都是三国历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他们的才华和贡献都值得我们去铭记和尊重。你们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