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辅会战双方兵力1941年75万苏军被50万德军闪电
在历史的篇章中,有一场战役,让人痛彻心扉,那就是发生在基辅的战役。那是口中人类最伟大的歼灭战,一场苏军与德军的生死对决。让我们回溯到那个紧张的日期,1941年9月25日,这一天,基辅会战以苏联的失败而告终。
这场战役,是斯大林与两位伟大领袖的战略博弈。苏军出动了75万大军,而德军则是50万的兵力。表面上,苏军似乎占据了优势,德军的战斗力之强大,以及对战场主动权的掌握,使得他们实际上处于有利地位。
战役的关键,在于斯大林坚守乌克兰的战略决策。当时,德军在北部和中部都有重大突破,而乌克兰所在的南部战线则孤零零地突出,战略形势极为危险。斯大林认为,为了准备莫斯科会战,必须拖住德军。他坚决拒绝撤退的建议,命令红军坚守阵地。
德军的攻势如暴风骤雨般猛烈。他们采用两翼合围的方法,装甲部队高速迂回,势如破竹。苏军陷入了极大的危机之中。西方面军司令基尔波诺斯上将,深感情况紧急,直接向斯大林发出电报,请求批准撤退。斯大林的回复坚决而果断,他要求军队继续奋战。
随着局势的恶化,布琼尼元帅也急电斯大林,恳求批准红军立即后撤。斯大林的决策依然坚决,他拒绝了撤退的请求,甚至撤消了布琼尼的职务。在斯大林的坚持下,基尔波诺斯上将在无奈之下只能继续抵抗德军的进攻。局势已经无法挽回。德军完成了包围,75万苏军的补给和退路被完全切断。
想象一下这样的场景:75万人每天需要的口粮是一个惊人的数字。一旦补给被切断,军队的战斗力将迅速下降。被合围的苏军无法继续作战,也无法撤退。这是一个绝境,一个无法挽回的境地。
在局势已经无法改变的情况下,铁木辛哥被迫接过这个烂摊子。他果断下达了撤退命令,试图将主力突围至后方防御地区。由于基尔波诺斯上将不敢执行没有斯大林批准的命令,宝贵的时间被浪费。直到斯大林的命令下达,包围圈已经形成,一切都无法挽回。
德国人高歌猛进,基辅沦陷。西方面军总司令基尔波诺斯上将率领的1000多人撤退到舒梅伊科沃的树林中,他们遭遇了德军的追击。这场战役的惨烈程度无法用言语来形容。这是一场生与死的较量,是一场残酷的战争。
回首这场战役,我们不禁感慨万千。这是一场人类历史上的悲剧,也是一场战争的残酷现实。在这场战役中,我们看到了战争的残酷和无情的现实。这场战役将永远留在历史的长河中,成为永恒的伤痛和回忆。在二战的激烈交锋中,基辅会战无疑是一场令人震惊的战役。在这场残酷的战争中,苏军遭受了惨重的损失。
一日,德军发起猛烈攻势,苏军全线崩溃。基尔波诺斯上将在这场攻击中不幸遇难,他的身边爆发了一发迫击炮,强大的冲击力夺走了他的生命。随后,他的参谋长图皮科夫少将和军事委员布尔米斯坚科也相继战死。司令官的阵亡,使得其他官兵的命运变得岌岌可危。
在德军的强势进攻下,苏军苦苦支撑了十天,最终弹尽援绝,被迫全部投降。这场战役,苏联方面承认有高达65万人伤亡和被俘,仅有10万人成功突围。整个西方面军几乎被全歼,德国史学家们甚至认为实际损失数字更为惊人。
至9月25日,德国南方集团军群和中央集团军群的部队在基辅及周边地区共俘获苏军65万人。这些俘虏被迫徒步穿越漫长而艰苦的路程,抵达乌曼地区。行程中,他们每人每天只能获得极少的食物,许多人因饥饿和伤重无法继续前行,惨死在路边。而那些能够到达战俘营的俘虏,到战争结束时也所剩无几。
斯大林原本希望通过基辅会战对德军造成重大伤亡,为部署莫斯科会战争取时间。虽然基辅会战确实为莫斯科增强了防御能力,但却付出了损失75万大军的沉重代价。对于这场会战的惨败,铁木辛哥曾直言不讳地表示,责任不应由军官们承担,而应由斯大林负责。
基辅会战的惨状令人痛心,双方兵力的悬殊和德军的闪电战术使得苏军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这场战役不仅是对军事实力的较量,更是对人性尊严的践踏。历史应该铭记这场战役的惨烈与悲剧,让我们深刻反思战争的无情与残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