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巢起义,竟把人肉作为军粮
历史上的起义事件众多,它们像波澜壮阔的画卷,揭示了人们在封建资产阶级压迫下的艰难生活。今天,我们要讲述的,是历史上一次震撼人心的农民起义——黄巢起义。
被称为黄巢之乱的这次起义,从乾符五年(公元878年)一直持续到中和四年(公元884年),是黄巢领导的民变,也是王仙芝起义的延续。这场起义在唐末的民变中,历时最久,影响范围最广,对唐朝的国力造成了巨大的打击。
黄巢之乱的名字背后,隐藏着一段深刻的历史背景。黄巢,出身于盐商家庭,他善于骑射,才华出众。早年,黄巢的父亲曾以菊花为题出联,黄巢则随口应对,显示了他的天赋和决心。成年后的黄巢却屡试不第。在冤句(今山东菏泽市西南),黄巢与子侄等人起兵,响应王仙芝的号召。
起义的历程充满了艰辛与波折。黄巢军最初东攻沂州未能成功,但他们并未放弃,转而进攻山东、河南等地,连续攻占了阳翟、郏城等八县。他们的队伍不断壮大,进逼汝州,势如破竹。
这场起义,是唐末农民在封建压迫下忍无可忍的爆发,是黄巢及其战友们对自由、平等的渴望与追求。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向世人展示了农民的力量与勇气。黄巢之乱虽然给唐朝带来了沉重的打击,但也推动了历史的进步,为后来的历史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封建社会的黑暗中,黄巢起义如同一道闪电,照亮了人们前行的道路。他们的英勇事迹,将永载史册,激励后人。黄巢及其战友们的英勇事迹,将永远被铭记在心。在历史的长河中,一支农民起义军如烈火般燃烧,其英勇事迹震撼天下。乾符三年九月,他们攻克汝州,斩唐将董汉勋,俘汝州刺史王镣。王镣身为宰相王铎之堂弟,却未能幸免。王仙芝执笔,写信给蕲州刺史裴偓,表达了接受招安的意愿。年底,裴偓成功诱降王仙芝,欲授予左神策军押牙兼监察御史之职。黄巢对此坚决反对,痛斥仙芝的投降行为,并对朝廷镇压不力表示不满。朝廷的种种不当行为,激发了黄巢的愤怒,他坚定地站在了起义的立场上。
随着沙陀援军的到来,王仙芝的军队在乾符五年初攻破荆南罗城后焚掠江陵。他们在申州遭遇挫败。二月,王仙芝在黄梅的战斗中英勇就义,他的部下投奔黄巢,推举黄巢为黄王,自称“冲天大将军”。此后,他们在黄淮流域转战,进军长江下游一带。
转战江南的过程中,黄巢军在乾符五年三月进攻汴、宋二州,成为东南面行营招讨的重要力量。他们在广州的战役中取得了重大胜利,活捉了节度使李迢。在广州两个月的休整和补充后,黄巢以百万都统的名义发表北伐宣言,提出了禁止刺史殖财产、县令犯赃者族的具体政治主张。他们的军队挥师北上,气势如虹。
由于岭南的气候湿热,黄巢的军队遭受了瘴疫的困扰,许多士兵因此丧生。将领们建议北归以图大利,农民军士气低落。黄巢果断决策,决定北还。他们自桂州编木筏,沿湘江而下,进逼江陵,然后北向襄阳。他们的行动引起了朝廷的恐慌,诏令任命段彦谟为朗州刺史以应对。黄巢军队转掠江西,先后攻取了饶、信、池、宣等十五州。
这支起义军在历史的长河中犹如破浪前行的巨轮,他们的英勇事迹永载史册。他们的斗争不仅仅是为了生存,更是为了追求公平与正义。他们的每一场战斗,都是对不公社会的有力反抗,他们的精神将永载人间。在广明元年的三月,高骈派遣的骁勇将领张璘挥师南下,其目标直指黄巢。黄巢在强大的攻势下退守饶州。张璘乘胜追击,到了五月,黄巢再次退却,固守信州。不幸的是,张璘在信州的战场上英勇捐躯。
随后,我们转向中和元年。黄巢的军队进入长安,金吾大将军张直方引领众人迎接黄巢大军进城。但黄巢因城民曾与官军联手,心生怨恨,于是纵容士兵屠杀城民,长安街头血流成河,这场惨剧被称为“洗城”。黄巢并未派遣大军追击唐僖宗,这无疑给唐军留下了喘息的机会。
历史的脚步并未就此停歇。中和二年,四川的唐僖宗发起反攻。在齐军将领朱温与王重荣的交战中,朱温投降唐军,被任命为右金吾大将军,并赐名全忠。六月围攻陈州的战斗打得异常激烈,刺史赵犨的顽强抵抗让齐军大小数百战都无法攻下城池。齐将孟楷在挺进河南的途中被俘,最终牺牲。
更令人震惊的是黄巢起义军的事迹。在失败前夕,包围陈州近一年的时间里,黄巢的军队采用了令人难以想象的手段——将活人碾碎,以人肉作为军粮。这种方式保证了起义军的战斗力,也创造了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残酷纪录。这样的行为无疑使黄巢的起义军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我们回顾一下黄巢在长安的称帝历程。黄巢大军进入长安时,黄巢终于实现了他的梦想,称帝长安。历史的车轮不断前进,黄巢的辉煌最终未能持久。他在齐鲁地区的败亡,标志着他的农民起义军的终结。尽管黄巢和他的起义军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但他们的“食人肉”行为无疑是最令人震惊和惋惜的一部分。这一骇人听闻的食人纪录,无疑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桩惊天大事。当我们翻阅历史教科书,看到黄巢被描绘成农民革命的领袖,领导了推翻封建统治的起义,这无疑具有革命进步的意义。但若我们尝试用更加深入、细致的眼光去看待这一历史事件,那么,这位革命领袖在对待非统治阶层的普通老百姓的手段上,则呈现出让人无法接受的一面。相较于历史上的其他人物,即使是那些声名狼藉的屠夫,也无法与他相比。他的残忍程度甚至可以用“敲骨吸髓”来形容。据说黄巢在一场战役中围困了陈州,并在州北设立了众多宫殿和官府机构,似乎有意在此建立一个临时朝廷。他似乎已经沉迷于皇帝的权力之中无法自拔,即便从长安城的龙椅上跌落,仍然想要继续享受皇帝的荣耀和权力。这也揭示了中国封建社会长久以来的问题所在:农民革命的本质其实只是更替了统治者而已。至于黄巢到底吃掉了多少人,历史上并没有明确的记载。但他的行为无疑给这一历史事件增添了更加恐怖和残忍的色彩。他的行为不仅仅是对人性的践踏,更是对文明和道德的极度挑战。他的残忍行为不仅仅体现在食人上,更体现在他对权力的极度追求和对生命的极端漠视上。他的存在,无疑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悲剧,也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警钟。这一事件提醒我们,权力的追求必须以道德和人性为基础,否则,人类将陷入无尽的黑暗和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