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司马懿除掉了曹操之子曹宇才算扭转
在历史的长河中,曹宇是一位名声显赫的人物。他的故事,或许不像他的哥哥们那样广为人知,但他的存在,却是曹魏历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作为曹操与环夫人的儿子,曹宇虽然没有像他哥哥们那样跃马横刀、冲锋陷阵,也没有锦绣满腹、出口成章的才华,但在曹魏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他的谦让与选择,却悄然改变了曹魏的命运。
曹宇,字彭祖,被封为燕王。他与皇帝之间的亲情深厚,被皇帝征召入宫,担任重要职务。景初二年冬十二月,曹睿病重,面临着朝中大臣和宗室中可依赖的人逐渐衰老,他急需寻找一个能够辅佐幼主治理朝政的人选。
曹睿想到了身边的八叔曹宇。想起小时候,经常看到曹宇阅读太祖皇帝所著的《孟德新书》,给他讲解兵法时意气风发的场景,曹睿急诏曹宇入宫商量。曹宇性情恭顺温和,诚惶诚恐地婉拒了皇帝的委任。
曹叡心中不悦,询问为何推辞。曹宇诚恳地表达了自己的担忧,他认为自己才疏学浅,更无带兵经验,难以胜任大将军之职。这时,刘放、孙资等朝中重臣却趁机进言,推荐了一直被曹宇等人所警惕的曹爽和司马懿。
曹睿最终听从了刘放、孙资的建议,决定任命曹爽和司马懿。这个决定却为曹魏的未来埋下了隐患。曹宇等宗亲被免去职务,离开了宫廷,失去了对朝政的控制。
此后,曹爽被司马懿架空,朝中大权尽落司马一族。曹操一生英雄盖世,开创的大魏江山,竟因名不见经史的刘放而大权旁落,逐步走向了没落。
甘露五年,魏帝被弑杀,曹奂虽名为皇帝,但实为司马氏的傀儡。咸熙二年,司马昭死后,其子篡夺了政权,迫使曹奂让位,降封曹奂为陈留王,魏国正式灭亡。
曹宇的去世,标志着曹氏一族的彻底衰落。他们的故事,留给后人的只剩下无尽的遐想。这位曾在历史舞台上扮演重要角色的家族,他们的命运如何与司马懿、刘放等人的决策紧密相连,让人不禁感叹历史的沧桑与无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