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被狗舔身亡 男子被狗舔身亡是怎么回事
男子遭狗舔后狂犬病发作身亡,引发社会关注
近日,一则关于青岛一茶农遭狗舔后狂犬病发作身亡的消息在社交媒体上引起了广泛关注。这一事件再次提醒我们,狂犬病作为一种可防不可治的急性传染病,其危害不容忽视。
今年9月28日是第10个“世界狂犬病日”。在此之前,山东省多个城市已经报告了多起动物咬伤事件。据齐鲁晚报报道,仅今年前8个月,潍坊就有47556人因犬类等动物咬伤或抓伤寻求医疗救助。在全省范围内,类似的情况也屡屡发生,许多人在与宠物猫狗嬉戏时,不慎被咬伤或挠伤。
不幸的是,有些人并没有意识到这种行为的危险性。比如那位逗弄小狗后被舔的老茶农,他当时只是简单清洗了手部,并未及时接种狂犬疫苗。大约50天后,老茶农出现了恐水、狂躁的症状,最终被确诊为狂犬病,并因病情恶化不幸身亡。
狂犬病是一种侵犯中枢神经系统的急性传染病,其病程进展迅速,一旦发病,几乎无法治愈。虽然名为“狂犬病”,但并非只有犬类才能传播这一疾病。实际上,几乎所有的温血动物都有可能成为传染源。当被动物咬伤或舔舐伤口时,应高度重视,立即进行狂犬病暴露后处置。
专家提醒,被已防疫的宠物咬伤同样不能掉以轻心。很多人存在一个误区,认为被家养宠物咬伤不需要接种狂犬疫苗。但实际上,即使宠物已经注射过兽用狂犬疫苗,人被咬后同样需要处理伤口,并注射人用狂犬免疫球蛋白。
值得注意的是,儿童是狂犬病的最大受害群体。在聊城,15岁以下的儿童在狂犬病暴露人群中占据最多。在与自家宠物嬉戏过程中,儿童常常因为动物的自卫行为而受伤。家长应加强对孩子的教育,让孩子了解与宠物相处的正确方式,避免不必要的伤害。
被猫狗咬伤或抓伤后,注射狂犬疫苗并非一针就能解决问题。必须遵照医嘱,按照规定的时间间隔定期注射。如果忘记注射或者时间间隔不当,都会影响疫苗的疗效。
狂犬病是一种可怕的疾病,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在与宠物相处时,要保持警惕,避免被咬伤或舔舐伤口。如果不幸遭遇这种情况,应立即寻求医疗救助,并严格按照医嘱接种狂犬疫苗。经过疾病预防控制专家的深入回顾调查,他们发现,在所有的狂犬病病例中,大部分患者在被咬伤后并未采取规范的处理措施。仅有少数患者注射了狂犬病疫苗,但他们并未完成全程接种,且都没有注射狂犬病免疫球蛋白。
关于被咬伤后的处理方式,菏泽市疾控中心传染病防控科的张万清科长为我们提供了详细建议。他指出,在面对可疑的动物咬伤时,我们不能存在任何侥幸心理。受伤后应立即用大量的清水或肥皂水冲洗伤口至少15分钟以上,并第一时间前往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医院进行伤口处理。还应迅速前往暴露处置门诊接受狂犬疫苗的注射。如果伤口严重,可能还需要注射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
张万清强调,被咬伤后不应该止血,应让伤口处的血流出来。尤其是当伤口深重,且部位靠近头部和面部时,情况更加危险。
关于狂犬疫苗的接种程序,专家介绍到存在两种主要方式。第一种是经典的5针程序,依次在第0天、第3天、第7天、第14天以及第28天各接种1剂。第二种是“2-1-1”程序,即在第0天左右上臂三角肌各接种1剂,然后在第7天和第21天各接种1剂。这两种程序都获得了世界卫生组织的认可,都是有效的接种方式。
值得注意的是,接种狂犬疫苗越早效果越好。尤其是对于那些头面部暴露的患者,只要在病毒未侵入神经之前接种疫苗仍然有效。由于狂犬病的潜伏期可能短至数天,长至数月甚至一年以上,因此即使是没有及时接种疫苗的人也应尽快补种,与刚被咬伤的人一样重视。
在面对狂犬病的威胁时,我们必须保持警惕,严格按照专业建议进行处理和接种疫苗,以确保自身的安全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