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承志多次被捕,带手铐走完长征

世界奇闻 2025-04-03 01:09www.198689.com世界奇闻异事

沈容笔下的廖公:传奇人物的风采

廖公,名承志,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物。他的父母廖仲恺与何香凝紧随孙中山革命,这使得他的成长之路与革命紧密相连。他的生活经历丰富多彩,曾赴日本、德国、荷兰以及前苏联等地生活、工作和学习,精通多国外语。我有幸两次在他领导下工作,他是我遇到过的最没有架子、最富人情味、最令人敬佩和难忘的领导人。

初见廖公,是在1946年1月22日,那时他从监牢中走出。廖公曾在粤北被逮捕入狱。那一天,周恩来去接他,我们外事组的同事和邓颖超在门口等候。当汽车到达,廖公与周恩来踏出汽车,他的消瘦、憔悴让我们心疼,但他的眼睛炯炯有光,流露出喜悦的神情。这是他与家人重逢的时刻,也是我们心中永远铭记的瞬间。

廖公的经历充满了坎坷。他正式坐牢六次,其中五次在国外,一次在国内。除此之外,还有一次非正式的坐牢,那是在1935年,他被张国焘抓起来,随同行军,带着走完长征。那次若不是周恩来的努力,廖公或许无法幸免。

廖公被逮捕的第一次是在1933年3月的上海。由于叛徒出卖,他与陈赓一同被捕。在英租界,提问他的都是英国特务。在陈赓的主意下,廖公设法通知了他母亲。他用智慧与勇气,成功逃脱了牢狱之灾。

廖公的囹圄生涯中,有一段是在重庆渣滓洞的白公馆度过的。这是关押要犯的地方,廖公在这里度过了艰难的元旦和春节。特务们企图用花言巧语让他投降,但都被他坚定地拒绝。能够从那里获释,真是死里逃生。

廖公在新华社的时期也是他的传奇之一。他是新华社的元老之一,当时总社已从延安撤退到涉县的陈家峪,后又搬到河北平山县的东柏坡。在新华社的前身红色中华通讯社(红中社)时期,廖公一人包办多种外文翻译,如英国路透社、美国美联社、日本同盟社、苏联塔斯社等的外文电讯都由他翻译。

我在总社的外文部工作时,虽然只翻译英文,但想到廖公一人包办多种外文的情景,不禁心生敬佩。他的才华与毅力,使他在艰苦的环境中依然能够坚持工作,为革命做出贡献。

生性诙谐幽默,领导风范却不减

回忆起1978年,那时廖公兼管侨办和港澳办,我调至港澳办,再次在廖公的领导下工作。廖公是一位才华横溢、豪气干云、风趣幽默的领导人。他从不摆架子,关心他人,总是以幽默的方式让人乐于接近他,愿意向他倾诉心声。

在新华社的日子里,廖公常常亲切地拍肩膀、摸脑袋,给同事起绰号。他画的漫画总能抓住新人的特点,让人捧腹大笑。有些同事认为他这种随和的作风不像领导,甚至认为他的政治水平不高。但在我看来,廖公是以平等的态度待人,他的作风让他人快乐,是一个真正的乐天派。

廖公不仅在国内深受大家喜爱,更与华侨、海外同胞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他对华侨的酸甜苦辣了如指掌,善于和他们交往,以诚相见,宽厚相待。他的随和与真诚,让华侨和港澳同胞把他视为知心人。他们来到北京,都希望能与他见面,与他分享心声。

在特殊时期,廖公对待“海外关系”问题有着独到的见解。他敢于反对将“海外关系”作为谈虎色变的名词,敢于为那些因“海外关系”而受冷落的人发声。他的胆识和政治水平令人钦佩。

还记得1979年,音乐家傅聪因父亲的事情而不敢回国,他通过香港传递消息给港澳办。我经手此事,经过一系列曲折的沟通后,我将情况如实报告给廖公。廖公迅速批准了傅聪返国的请求。傅聪或许至今都不知道,是廖公帮了他大忙。

廖公的爱开玩笑并非不严肃,而是他在工作之余以平等的态度待人。他对工作十分认真,以诚相待,宽厚为怀。他的这种作风,让他深受大家的喜爱和尊敬。他是一个真正的乐天派,他的幽默和风趣,让人们在紧张的工作之余感受到轻松和快乐。他也希望别人快乐,他以自己的行动和态度,传递着快乐和正能量。

廖公是一位真正的领导者,他的领导风范并非体现在严肃的外表和威严的言辞上,而是体现在他的行动和态度上。他的随和、幽默、真诚和宽厚,让他深受大家的喜爱和尊敬。他的政治水平和胆识使他能够坚定地处理各种复杂问题。他是一位真正的乐天派领导者,他的存在让人们感受到希望和快乐。

以上就是关于廖承志先生的生动描述,更多关于他的故事和经历,请关注相关频道,一起感受他的领导风范和人格魅力。

上一篇:当你累的时候励志句子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98689.com 奇技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