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规范、引导社会应急力量 支持鼓励社会应急
加强规范引导社会应急力量,依法参与事故灾害救援
随着全面依法治国的深入推进,社会应急力量在事故灾害救援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应急管理工作,提出并形成了全面依法治国战略布局,为我们支持和鼓励社会应急力量依法参与事故灾害救援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南。
一、背景和意义
近年来,我国已初步形成应急力量体系,其中社会应急力量作为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我国应急体系中不可缺少的力量。社会应急力量的壮大和发展,对于提高我国应急救援能力和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如何规范和引导社会应急力量,使其发挥更大作用,是当前应急管理面临的重要课题。
二、现状和挑战
目前,我国社会应急力量已初步形成规模,但在管理方式、参与程序、奖励处罚等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一方面,由于缺乏统一的法律法规指导,社会应急力量的管理和指导工作存在无法可依、有法不依等现象;另一方面,由于缺乏有效的服务平台和机制,社会应急力量参与事故灾害救援存在不规范、不协调等问题。
三、加强规范和引导
为了加强规范和引导社会应急力量,依法参与事故灾害救援,我们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1. 推动法律顶层设计。应急管理部应推动法律顶层设计,加快制定统一的国家应急管理法,明确、学校、医院、部队、企业、社会组织和公众等相关主体在应急管理事务中的权利、责任和义务。
2. 加强服务保障。搭建协作服务平台,组织竞赛和评估,建立与专业队伍共训共练和服务保障机制,为社会应急力量提供支持和帮助。
3. 完善激励机制。对社会应急力量进行奖励和扶持,鼓励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应急救援工作中来。
社会应急力量是我国应急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规范和引导社会应急力量,依法参与事故灾害救援,是提高我国应急救援能力和水平的必然要求。我们应深入贯彻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的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精神,加强规范和引导社会应急力量,确保社会应急力量的管理和指导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还需要加强立法建设工作,推动各项立法工作,加快形成应急管理法律法规体系,为规范和引导社会应急力量提供法律保障。
加强规范引导社会应急力量,依法参与事故灾害救援是我们当前的重要任务。只有加强规范和引导,才能确保社会应急力量在应急救援工作中发挥更大作用,提高我国应急救援能力和水平。在现有的法律政策体系框架内,我们应严格依照法律程序,引导社会应急力量合法合规地参与救援工作。我们强调依法办事,重视程序正义,确保各方合法权益得到依法保障。
社会应急力量作为国家和体系之外的重要应急力量,是我国应急管理体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些力量具有组织灵活、服务多样、贴近一线等独特优势。目前社会应急力量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面临着诸多挑战,如缺乏政策法规指导、管理松散、法律意识淡薄等。尊法守法是社会应急力量的底线。
在事故灾害和突发事件等极端情况下,情理与法理经常交织在一起,难以区分。对于充满热情但可能缺乏法律知识的社会应急力量来说,了解、尊重并遵守法律是参与救援的基础。笔者建议社会应急力量深入学习法律法规,明确自身的权利和义务,在法律框架内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并承担责任。国家相关司法或行政部门应对违法行为坚持零容忍,坚决查处。
应急管理部作为国家应急管理事务的主管机构,不仅要依法规范和管理社会应急力量,更要加强引导和扶持。除了严厉查处违法行为,还应采用宣传、引导、教育等方式给予支持和帮助,积极引导社会应急力量学习和遵守法律。
法律援助应成为社会应急力量的有力法律保障措施。在参与事故救援的过程中,社会应急力量可能会面临各种法律问题,因此需要专业法律力量提供支持和援助。笔者建议应急管理部统筹协调各领域专业法律力量,以提供专业法律援助的方式参与应急事务的管理和处置。
在工业化、城镇化、国际化、信息化不断推进的背景下,应急管理是一个系统性工程,需要全民参与。营造应急状态下全民知法尊法守法的氛围至关重要。随着网络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信息的快速传播加大了应急处置的难度。通过宣传、教育、培训等措施,形成应急状态下全民知法尊法守法的良好氛围,对于推动社会应急力量依法合规参与事故灾害救援具有重要意义。
笔者建议应急管理部积极推动国家层面的法律顶层设计,完善政策法规体系,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违法必究。社会应急力量应提高自身法律意识,加强法律能力建设。各领域的专家、学者、律师等社会专业力量也应在应急管理部的统筹协调下,提供法律援助和帮助。各方力量应齐心协力,共同支持和引导社会应急力量在法治框架内快速、有序发展,构建多方参与的社会化防灾减灾救灾格局。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作者:北京凯理律师事务所 李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