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九运动简介

世界奇闻 2025-04-03 00:05www.198689.com世界奇闻异事

一二九运动,是一场由中国领导的大规模学生爱国运动,其起源可以追溯到1935年日本侵略华北的阴谋日益明显之时。北平(北京)的大中小学生数千人于12月9日举行了抗日救国示威游行,反对华北自治,要求保全中国领土的完整。这场运动公开揭露了日本的侵略行径,打击了的妥协投降政策,推动了全国人民的觉醒。

随着冀察政务委员会计划成立的消息传出,北平学生和各界群众举行了多次示威游行,迫使冀察政务委员会延期成立。天津学生组成南下扩大宣传团,深入人民群众中宣传抗日救国。全国范围内,杭州、广州、武汉、天津、南京、上海等地相继举行游行示威,形成了全国人民抗日民主运动的新高潮。一二九运动不仅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更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民主运动新高潮的来临。正如毛泽东所指出的,一二九运动是抗战动员的运动,是准备思想和干部的运动,是动员全民族的运动,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华北,曾经安放下平静书桌的地方,在九一八事变后,逐渐受到了日本侵略的威胁。他们利用南京国民的不抵抗主义,把侵略魔爪伸向华北,制造了民族危机。当日本的魔爪伸向华北大地时,中国人开始号召劳动大众进行抵御侵略、保卫华北的行动。

在河北省委的号召下,北平大中学校学生成立了北平市学生联合会。随着一二九运动的临近,北平学联决定举行学生大请愿,反对“华北自治”。当广大爱国学生的抗日怒火像火山一样爆发时,他们举旗高呼口号,进行游行示威。虽然游行过程中遇到了的阻拦和袭击,但学生们的爱国热情并未因此减退。

一二九运动不仅是一场学生运动,更是中国人民反抗日本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重要历史事件。这场运动展现了中国人民的勇气和力量,推动了全民族的觉醒和团结。通过一二九运动,中国人民更加坚定了抗战的决心和信心,为中国的独立和解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场运动也展示了青年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担当,他们成为了中国革命事业的重要力量。同学们心怀爱国之志,不畏强暴,高呼抗日救国口号,坚定前行,队伍逐渐壮大。在这场游行示威中,北京大学的许德珩教授、中国大学的吴承仕教授以及斯诺夫妇也加入了队伍。他们的行动得到了国内外众多报社记者的关注与报道。队伍从西四出发,经过护国寺、地安门、沙滩,最终抵达王府井大街时,人数已扩大至四五千人。面对的阻拦和暴力镇压,同学们毫不畏惧,与之展开了勇敢的搏斗,虽然数十人被捕,但他们的决心并未被撼动。

汹涌澎湃的救亡怒潮随之涌起,“一二九”的抗日怒吼,震撼了古都北平,迅速传遍了国内外。北平市临时工委与北平市学联及时部署下一步行动。很快,全市各大中学校学生联合罢课,积极响应抗日的号召。当局对北平学生的爱国行动感到恐慌,试图严禁学生的爱国行为,并派封锁一些重点学校。爱国学生的抗日热情如同烈火般燃烧,无法被扑灭。

12月16日,北平的爱国学生再次走上街头,一场声势浩大的抗日救亡大示威爆发了。游行队伍分为四个大队,由各大高校率领,冲破的封锁阻拦,最终在天桥会合。上午11时许,三万余人召开市民大会,口号声此起彼伏,响彻云霄。

队伍抵达前门时,遭遇大批的阻截。经过一番交涉,当局答应让学生部分进城,但大部分需从和平门和宣武门入城。尽管学生们多次尝试打开城门,但均未成功。最终,经过多次交涉,才答应让部分学校的队伍进城。当学生们进入城内后,遭遇了大批的暴力镇压。在“一二一六”大示威中,共有22名学生被捕,300余人受伤。

这场斗争得到了各界爱国人士的支持和响应。各大学校长联名要求释放被捕学生,中华全国总工会呼吁全国工人援助学生救国运动。各地的工人、青年学生以及社团组织纷纷表示支持北平学生的斗争。宋庆龄、鲁迅等爱国知名人士也纷纷表示声援。宋庆龄甚至从上海寄钱给北平学联作为开展抗日救国工作的费用。鲁迅热情赞扬了爱国学生的英勇斗争精神,并寄予了殷切希望。

这场斗争打击了日本的嚣张气焰,揭露了当局的卖国行径,促进了抗日救亡运动的开展。北平学生的爱国斗争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支持,推动了全国范围内的抗日救国运动的发展。这是一场英勇的斗争,展现了中国人民的团结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98689.com 奇技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