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那些做好事不留名不树私恩的好人们
在公元717年的一个日子,唐玄宗带着官员前往洛阳,当车队行进到河南崤山峡谷时,拥堵不堪,车马长达几十里。这让唐玄宗大为震怒,当即下令免去了河南尹和知顿史的职务。宰相宋璟得知事情原委后,对唐玄宗提出了劝解。他明白道路未修好的确影响了皇帝的通行,相关官员有罪,但直接因此免职可能会让外界误解皇帝行事过于奢华,有损陛下圣名。宋璟建议暂不立即免职,而是让他们待罪,日后再行赦免,以此彰显皇帝的大恩大德。这一建议深得唐玄宗的认同,他对宋璟的不树私恩、深思熟虑深感钦佩。
明朝时期,董奇与李万两位书生一同在县里任职,因志趣相投而成为好友。后来董奇因家庭变故辞职回乡,生活艰难。李万得知后,主动向知县建议资助董奇。知县应允,并批了三十两银子交由李万带给董奇。董奇感激涕零,以为是知县直接相助。多年后,董奇成为朝廷命官,方知实情,对李万的暗中帮助感激不已,赞叹其不树私恩、君子之风。
生活中,我们常常帮助别人,也常受他人之恩。那些帮助了别人却不图名利、不立私恩的人,将好名声留给他人,自己甘做无名英雄,这是一种极高的人生境界。
在三国时代,英雄与美人往往相伴而生。曹操便是其中一位如假包换的好徒。他的爱好之一便是给人戴“绿帽子”,并从中得到乐趣。在这个充满纷争的时代,尽管曹操坐拥半壁江山,但像他这样江山美人双丰收的人并不多见。吕布则是另一典型的例子。他的逐色生涯因纠纷而引发一系列问题。给老板戴绿帽子导致个人信用破产,给部下批发绿帽子最终身败被擒。这些纠纷成为吕布人生路上的绊脚石,最终使他走向失败的深渊。曹操与吕布这两位热衷戴“绿帽子”的男人,虽行事风格不同,但都在历史的洪流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人生如梦,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吕布在无声中叹息,不再为自己辩解。
在历史的篇章中,有一卷关于吕布的故事,讲述的是他面临生死抉择的时刻。当时,吕布与曹军对峙,虽然身处重重包围,近乎弹尽粮绝,但他仍有机会逃脱。吕布却因担忧被曹操扣上“绿帽子”,意外地放弃了这一宝贵的逃生机会。
据《后汉书》记载,吕布决定孤注一掷,试图突围前往袁术处寻求援助,这或许是他唯一的生路。在他打点行装准备出发之际,妻子的话语让他心生犹豫。妻子拉着他的手坐在床边,深情地说:“将军,听闻你要远行,我担心军中事务会落入陈宫之手。你应知道,曹操对陈宫有恩,但他仍背叛了曹操。如今你不在身边,我怎能保证我的地位?曹操是个多情种子,他会怎样对待我?”
吕布听到妻子的话,心中涌起一股“霸王别姬”的悲凉。他闭上眼睛,仿佛看到曹操拥抱着自己妻子把酒言欢的场景,心中一阵长叹,放弃了突围的念头。这一刻,他选择了留下,选择了对家人的忠诚,选择了对私恩的坚守。
历史上的吕布,就是这样一位充满矛盾的人物。他有着惊人的勇气和战斗力,但也有着普通人难以理解的顾虑和担忧。他的人生充满了起伏和转折,既有英勇的时刻,也有悲情的瞬间。这样的吕布,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复杂和真实。
以上是历史上关于做好事不留名、不树私恩的好人们的其中一个故事。想要了解更多,请关注奇技网频道!这里有着丰富的历史故事和人物,让我们共同见证那些无私、高尚的人们所留下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