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乾陵秘闻墓葬内宝贝竟重达520吨!
乾陵,位于陕西乾县城北的梁山之上,是世界唯一一座埋葬夫妻两代帝王的陵墓。这座陵墓历时23年修建完成,以其千年不变的风姿和奇迹般的幸免于难,被渲染上了神秘的色彩。
梁山,一座自然形成的石灰岩山峰,三峰耸立,北峰最高,犹如一位女性的躯体仰卧大地。从乾陵东边西望,梁山被赋予了更多的象征意义,人们常说它是女皇武则天的绝妙象征。
作为中国的唯一女皇帝,武则天的名号比其夫唐高宗更为响亮。据说,在武则天小时候,著名的星相家袁天罡曾到武家赴宴,看到武则天的母亲杨氏和二个儿子后,对他们的未来做出了预测。但当乳母抱着穿着男孩衣服的武则天走出来时,袁天罡立刻意识到这个孩子的非凡之处。他惊叹道:“此子龙睛凤颈,伏羲之相,必极显贵!”
武则天的一生并非一帆风顺。她为了争夺皇位,几乎使整个李氏王朝崩溃。在她死后,她选择了与唐高宗合葬在乾陵,这既是一种明智之举,也是不得已的选择。她明白,如果另设陵墓,可能会引发纷争和复仇的循环。而与高宗合葬,不仅可以避免身后的羞辱,还可以继续接受子孙后代的祭祀。
关于乾陵的选址,也有一段有趣的传说。唐高宗曾派长孙无忌和李淳风为自己选择陵寝之地。他们选择了梁山,这里三峰高耸,主峰直插天际。袁天罡对此持有异议。他认为梁山虽然风水极佳,但也有许多不足之处。他担心这个地点会对大唐的未来和武则天的统治产生负面影响。高宗最终选择了在梁山建陵。
据文献记载,当高宗死后,陈子昂等人主张在洛阳设置陵寝。但武则天遵照高宗的遗愿,在关中选择了吉地,按照“因山为陵”的葬制,将梁山主峰作为陵冢。
武则天于神龙元年病故后,中宗皇帝为了满足母后的遗愿,命人挖开乾陵羡道,将武则天合葬入乾陵玄宫。这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陵墓,见证了唐朝的兴衰和武则天的传奇人生。如今,乾陵仍然屹立在那里,诉说着千年的历史和丰富的故事。自古以来,帝王之墓都蕴藏着许多奥秘和故事,而乾陵更是其中的佼佼者。这座位于梁山之巅的陵园,独特之处在于它作为古代帝王陵墓中唯一的一座一陵葬两帝。尘封的木门历经千年未曾开启,仿佛守护着大唐盛世的繁华和众多不为人知的秘密。
对于地宫的渴望,千百年来一直萦绕在人们的心头。由于缺乏文字记载和考古资料,乾陵地宫的神秘面纱至今仍未被完全揭开。尽管我们无法完全揭开其神秘的面貌,但我们可以根据现有的文献和考古资料,进行一些有益的探索。
据文献记载,乾陵外部有一条隧道式的“羡道”,也被称为“诞道”,是通往地宫的大门。这条隧道由堑壕与石洞两部分构成,交界处便是地宫宫门的所在。经过考古工作者的勘查与试掘,我们得知这条隧道露天部分全长63.10米,宽3.9米,呈斜坡形状。隧道内部结构是用巨大的石条叠砌而成,石条之间以铁细腰挂板、铁棍拴拉,再浇灌铁浆,使其坚不可摧。
进入宫门后,便是墓室,它是地宫的主体。据推测,乾陵地宫墓室至少是前、中、后三室,结构为上园下方,顶部为穹隆式,底部是四方形。墓室的大小目前尚无法确定,但可以想象其规模要比永泰公主、懿德太子墓室大得多。
人们最关心的莫过于地宫里藏着些什么。从《唐六典·大唐元陵仪注》等文献中,我们可以得知一些信息。地宫的中室或中部有“棺床”,“棺床”上放着皇帝的“神宫”,即棺椁。棺材内可能有防潮材料及珍宝等物。皇帝的尸身穿着12套大敛之衣,口含贝玉,仰卧于褥上。棺盖内侧嵌有黄帛,帛上画着日月星辰及龙鱼等物。后室或后部则设有石床,周围放置衣冠、剑佩、千味食及死者生前的玩好之物。前室或前部则设有“宝帐”,帐内设有神座,以及玉制的“宝缓”“谥册”和“哀册”等物。
除此之外,地宫里还可能藏有“白佩”“素幡”和“明器”等物品。根据武则天的《述圣纪碑》碑文,地宫里还可能珍藏着大量珍贵书籍和名人字画。其中最令人瞩目的便是那件顶尖级国宝——《兰亭序》。虽然史书记载,《兰亭序》可能陪葬在李世民的地宫中,但也有传闻称它可能被藏在乾陵。
乾陵一带早有《兰亭序》陪葬武则天的说法。更有资深的文物工作者推算,乾陵地宫里的宝贝最少有五百吨。据史料记载,埋葬唐高宗时随葬品的价值就占了全国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一。可以想象,乾陵地宫的宝藏之丰富令人惊叹。
除了地宫的宝藏之外,乾陵还有两块巨大的石碑令人瞩目。其中一块是武则天撰写的述圣记碑,而另一块则是神秘的无字碑。这块无字碑由一块巨大的整石雕成,碑头雕有8条互相缠绕的螭首饰以天云龙纹图案。这块无字碑与述圣记碑显然是在高宗去世时由武则天主持竖立的,被认为是武则天为自己准备的“功德碑”。然而令人费解的是这块功德碑上竟然空无一字让人百思不得其解。这块无字碑无言胜万语引人深思和遐想令人对乾陵的神秘面纱更加好奇和向往探寻其背后的故事和奥秘成为无数人的梦想和目标或许有一天我们能够揭开它的神秘面纱一睹其风采。自古以来,关于武则天的无字碑背后所隐藏的含义,人们众说纷纭,流传着三种主流说法。第一种观点认为,武则天自觉功勋卓著,非凡文字所能表达。在她看来,尽管身为女子,但她的才智远超过平庸的高宗。她在位期间,政治清明,社会安定,人民安居乐业,堪称一代明君。因她以女子之身夺取大唐江山,被一些人视为叛臣逆贼,对她的功绩视而不见。她决定留下无字碑,希望后人能公正地评价她的贡献。
第二种说法则是,武则天自知罪孽深重,倘若刻上碑文,恐怕会招致更多的世人辱骂。有人认为,在她建立大周朝之后,内心充满了愧疚与不安,希望能将江山归还给李氏子孙。但由于她曾称帝的经历,使得她对自己死后的境遇充满不确定,害怕被世人唾骂为篡位逆贼。留下的无字碑或许是她借此自我救赎的一种方式。
第三种说法则更为自信。武则天希望通过无字碑让后人评价她的一生。她对自己的一生充满自豪,作为一个女子,能在政治斗争中崭露头角,达到权力的巅峰。她希望后人能客观地评价她的政治成就与智慧谋略。与她有利益冲突的儿子李显显然无法对她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武则天选择将无字碑交给后人,希望能获得对自己一生的公正评价。
还有一种较为神秘的猜测。据说无字碑原本已经刻上了文字,但后来被唐玄宗下令磨去。这一举措可能是为了彻底消除武周政权给李唐政权带来的耻辱。历史的真相或许已经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消失得无影无踪,只留下这些引人入胜的传说和猜测供后人探讨与遐想。武则天留下的无字碑无疑成为了中国历史上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谜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