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粹刚传-敌人永远没有击中他,抗战空军飞行员
纪念红武士刘粹刚:永恒的抗战英烈
本文作者为烦恼的爱,由萨沙主编,转载请注明出处。
10月26日,是抗战英烈刘粹刚的忌日。让我们回顾这位空军英雄的壮丽人生,他生前的事迹永远值得我们铭记。
刘粹刚,这位出生在辽宁省昌图县富裕家庭的19岁少年,从小就天资聪慧。他的人生轨迹在9.18事变后发生了重大转变。为了不当亡国奴,他毅然离开关外,来到南京,考入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恰逢笕桥中央航校成立,对飞行充满兴趣的刘粹刚决定投身航空事业。
经过严格的考试和体检,刘粹刚进入了航校二期学习飞行。他的学习成绩名列前茅,飞行技术更是全校之冠。毕业后,他分到了空军驱逐第一大队,凭借高超的飞行技术,很快晋升为第五大队24队的上尉队长。
在空中实弹演习中,刘粹刚的射击命中率高达90%以上,屡获嘉奖。他的优秀表现不仅得到了同事的认可,也赢得了许希麟的芳心。许希麟出身富裕家庭,气质脱俗,年仅18岁就已担任临平小学校长。
刘粹刚与许希麟的相遇,仿佛是命运的安排。尽管最初许希麟并未对刘粹刚产生好感,但他的坚持和痴情终于打动了她的心。在刘粹刚的坚持追求下,许希麟那颗坚冰一样的心终于被刘粹刚火热般的感情所融化。
正当两人筹备婚礼之际,空军高层的命令却给他们的爱情带来了考验。按照规定,飞行员必须年满28岁才能结婚,而刘粹刚只有23岁。但刘粹刚为了爱情,毅然决定即便坐监狱也要和许希麟结婚。他的坚定意志最终赢得了爱情的胜利。
1936年,刘粹刚被分配到第五大队24队任队长。1937年7月7日中日全面开战,刘粹刚率领队伍频繁出击,攻击上海的日军。他驾驶战机,利用高度优势,击落日机多架,为抗日做出了杰出贡献。
1937年12月,南京紫金山旁的航空烈士公墓遭到了日军的无情摧毁,墓园里的纪念塔被拆除,所有停灵棺木均被放火焚烧。这其中就包括刘粹刚的灵柩。这座墓园是空军勇士们安息之地,他们的英勇事迹永远值得我们铭记。
刘粹刚不仅是一位优秀的飞行员,更是一位英勇的抗战英烈。他的事迹将永远传颂下去,激励着我们为和平与正义而奋斗。他的红武士形象将永远铭刻在我们的心中。
在纪念刘粹刚的我们也要铭记所有为国家和民族付出生命的英烈们。他们的牺牲和付出将永远铭刻在历史的长河中。让我们共同缅怀这些英烈,为他们的家人和后代祈祷。在8月20日的那一天,他率领24队共3架霍克Ⅲ战机执行了重要的轰炸任务。完成任务的归途中,他又连续击落中岛95舰战和中岛95水侦各一架,展现了其卓越的飞行技术和战斗能力。而在8月23日,空军三大队与四大队联合行动,向吴淞口和宝山一带进攻的日军展开猛烈轰炸。其中四大队在队长黄光汉的带领下,展现了极大的战斗力,而三大队和五大队的掩护工作也功不可没。在这场战斗中,刘粹刚更是大显神威,击落一架日驱逐机,让他的击坠记录达到了惊人的5架。自8月14日空军正式参战以来,仅仅十天,他便成为了王牌飞行员,这一战绩令人瞩目。
日本海军航空兵在8月遭受了空军的沉重打击,而这一切都要归因于上世纪30年代中期流行的战斗机无用论。当时,新的轰炸机在飞行速度上已经赶上了当时的一线驱逐机,如日本的96陆攻和美国的马丁B-10轰炸机。这种观点认为,由于轰炸机的飞行速度已经足够快,并且它们可以装备多挺自卫,形成密集的自卫火力网,因此驱逐机已经很难对其进行有效拦截。
这种理论在当时日本海军航空兵中得到了广泛的支持,其中甚至包括了著名的战斗机分队长源田实大尉。他倡导的这种观点在日本迅速流行开来。日本新研制的96陆攻在与当时主力战机90舰战的模拟攻防演习中取得了大胜。其最快平飞速度达到了惊人的水平,甚至与尚未装备部队的95舰战相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当96陆攻在与实际战斗中的日军最新型战机进行模拟对抗时,由于缺乏有效的预警手段,它们轻松击败了对手。但好景不长,从一线作战部队到中层指挥机关再到海军最高统帅部,甚至包括在内,都逐渐形成了战斗机无用论的共识。那些反对这种观点的人如柴田武雄等人则遭到了严酷打压。
这种无用论观点对日本海军航空兵的建设造成了严重后果。它导致日军换装新型战斗机的速度变得极为缓慢,而同期换装新型轰炸机的速度则大大加快。在1936年到1938年间,只有15名战斗机飞行员从日本海军航空兵毕业,这占毕业人数的百分比锐减到了仅仅的12.5%。而许多原有的战斗机飞行员也纷纷要求转行成为轰炸机驾驶员。
战争的头三天便证明了这种无用论的错误性。在8月14日的战斗中,日军的海航损失惨重,尤其是鹿屋航空队的96陆攻被空军第四大队击落了多架。为了报复空军,日军在随后的日子里组织了大规模的空中袭击。然而这些缺少驱逐机掩护的轰炸机遭到了空军的沉重打击。例如,在一天中日军损失了多架飞机包括多种型号的轰炸机和航母搭载的老旧战斗机无法有效保护舰载攻击机的问题凸显出来。木更津航空队对96陆攻的评价非常中肯他们意识到尽管这款轰炸机理论性能强大但在实战中却存在很多问题例如其带弹后的速度下降以及油箱的耐久性问题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其战斗性能那些主张无用论的军方领导受到了巨大冲击最后日军不得不反思自己的战略和战术问题并重新评估战斗机的价值。这场战斗也证明了那些反对战斗机无用论的人的正确性同时也让中国空军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和机会来加强自己的防御力量并为未来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在激烈的战斗氛围中,大西泷治郎与飞行员们经历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生死较量。今日回想起来,他们真可谓是命悬一线,捡回了一条命。我方当前的情况确实严峻,损失惨重。
从记录中可以看到,此役中方击落日机11架,而日方的鹿屋航空队与数十架敌机进行了一场激烈的空战,其中两架下落不明,我方一架因攻击而着火坠落,木更津航空队的一架也遭受重创,最终在曹县沿岸迫降。
在短短的三天时间里,即从14日到16日,日海航的两支王牌轰炸机队——鹿屋航空队和木更津航空队几乎被打残。鹿屋航空队损失了包括飞行队长在内的5组机组人员,木更津航空队则损失了4组。可作战的飞机数量,从原来的18架锐减至10架,另一队更是从20架减至仅8架。
就在9月间,日海航的颓势得到了扭转。这一切的转机源于日军的最新型驱逐机96舰战的到来。1937年9月2日,加贺航母所属战斗机飞行队首批接收了3架96舰战,自此,上海前线的日军终于拥有了性能上可以全面压制空军的战机。9月7日,日方派出13空进驻上海公大机场,完成了96舰战的第一次实战部署。
9月4日上午的一次激战中,第四大队的毛灜初率领9架霍克III战机前往上海一带驱逐敌机,却在罗店上空遭遇了敌驱逐机二分队。其中两架敌单翼驱逐机向毛灜初等攻击而来。在这场战斗中,乔志云驾驶的战机被击伤迫降于无锡附近,而郑少愚驾驶的战机因油箱被击中而迫降于杨林口附近。这位空军英雄、地下党员虽然英勇负伤,面部遭受重创,但在医院躺了近四个月后终于勉强康复。击落他的正是日海航的中岛正大尉率领的96舰战。这也是96舰战在华的首次作战记录。
随后的日子里,日军的96舰战继续展现其强大的战斗力。在太湖上空的激战中,加贺航空战队的3架96舰战与空军的霍克III战机展开了一场殊死搏斗。飞行员吕基淳臀部中弹,飞机起落架受损,迫降时发生翻转。这场战斗让空军的主力战机霍克III在与96舰战的较量中全面处于下风。
尽管空军飞行员们对此感到忧虑不安,但刘粹刚却毫不畏惧。他以一种鼓舞士气的方式对战友们说:“好!这回大家可以好好过瘾了。”实力的差距仍然让空军承受了沉重的损失。在9月19日的一次战斗中,日军为了报复空军的复仇之夜轰炸,出动大量舰战机、舰轰机和侦察机袭击南京。由于此次来袭的日驱逐机多为性能强悍的96舰战且占据高度优势,导致空军在这场战斗中十分被动。参战的一些大队甚至无法迫降至大校场。这场战斗再次凸显了双方实力的巨大差距。
《空军抗日战史》承认此役中我方战机因性能欠佳且众寡悬殊而处于劣势地位。日方更是宣称在第一批次战斗中击坠26架战机(其中7架不确定)。这一数字甚至超过了当日空军出动的所有飞机数量。此后南京再次遭到日军机群的袭击。销假归来的刘粹刚率领几支队伍共同起飞迎敌但受限于敌方驱逐机的性能优势我军在作战过程中始终保持着高度警惕避免主动接触敌机以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同时敌人轰炸机仍不断投弹在南京上空盘旋造成了极大的威胁最后经验丰富的刘粹刚瞅准机会带领僚机从敌人包围中成功逃脱此次战斗中我军击落数架敌人飞机但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由于持续不断的消耗空军三大队的驱逐机数量锐减航委会决定派第四大队前往西安准备换装俄制战机以应对未来的挑战。自9月21日起,南京的防空任务全权交付给了第五大队的24、25队以及仅余的两架波音281驱逐机的第三大队17队。
9月22日,南京面临了日军两批共计8架舰战、26架舰轰和7架水侦的侵袭。面对这样的挑战,刘粹刚率领的10架霍克Ⅲ战机与第三大队17队的黄泮扬队长带领的两架波音281战机共同升空迎战。刘粹刚凭借高超的技巧,率先占据高度优势,带领僚机袁葆康俯冲杀入日轰炸机群,在日军的护航96舰战反应之前,便击落两架轰炸机。
在高空为刘、袁二人警戒的岑泽鎏却遭到了日军更高处96舰战的偷袭,面部受伤,他所驾驶的霍克Ⅲ战机也遭受重创,最终迫降于长江边。经过此役,我方报告击落日机3架,击伤2架,仅5架飞机受损。而日军则声称击落我方4架战机,仅损失1架战机。
进入10月,空军的处境更为艰难。即便已修复的受损飞机全部投入战斗,整个空军新旧驱逐机的数量也仅有约30架,驻扎南京的驱逐机更是减少至仅18架。空军名将罗英德将军回忆道,此时日本战斗机数量已达约200架,进驻上海附近的机场,使得他们的中队面临巨大的压力。尽管任务繁重,飞行员们仍然坚韧不拔,硬挺着迎接每一次挑战。他们知道,只有坚持,才能为后方的新生力量训练争取宝贵的时间。
在紧张的战斗中,10月6日上午,日军派出4架96陆攻和11架96舰战侵袭南京。刘粹刚率领包括霍克Ⅲ和波音281在内的战机升空拦截。当日下午的战斗更为紧张刺激。刘粹刚再次率领相同配置的战机升空拦截日机。当他们在高空发现日机已经飞抵南京上空时,刘粹刚果断判断形势,带领队伍调整高度和路线,成功拦截返航的日机。在空战中,刘粹刚与敌长机飞行员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格斗,最终成功击伤敌长机。这次战斗对刘粹刚的自信心提升有着极大的意义。
随后在10月12日上午的战斗中,日军派出两架95水侦前来镇江侦察。我军迅速起飞霍克Ⅲ战机进行拦截。由刘粹刚领队的高志航、袁葆康和黄泮扬共同作战,成功击伤并击落这两架日机。当日午后的一场突袭更为惊心动魄。日军的96舰战掩护着96陆攻突袭南京。刘粹刚率领的战机队伍进行了有力的拦截。在紧张刺激的战斗中,刘粹刚冷静应对,虽然面临僚机的速度落后和日机的攻击等问题,但他仍然成功攻击日轰炸机并击伤一架96舰战。这场战斗对刘粹刚来说是一次巨大的挑战和成长的机会。他凭借着高超的飞行技巧和战术意识成功应对了这场危机四伏的战斗展现了他作为一名优秀飞行员的英勇和决心赢得了人们的敬佩和尊重此次战斗的胜利也为空军赢得了宝贵的经验和信心鼓舞了士气在接下来的战斗中他们将继续坚守岗位为保卫祖国的领土和人民的安全英勇奋战。", "面对紧张局势的南京空军飞行员们以坚韧不拔的精神硬挺着迎接挑战他们知道只有坚持才能为后方的新生力量训练争取宝贵的时间他们的英勇行为不仅保卫了祖国的领土安全也为空军赢得了宝贵的经验和信心鼓舞了士气展现了他们的战斗精神和爱国热情"]从XXXX年XX月XX日后开始算起的话南京的防空任务全权交付给了第五大队的二十四二十五队以及仅剩的两架波音二八一飞机的第三大队十七队承担艰巨的任务。在紧张的战斗环境中他们日夜兼程随时准备应对空袭的挑战。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刘粹刚带领的飞行小队他们在一次次激烈的战斗中展现了高超的飞行技巧和战术意识成为了南京防线的坚实后盾。 九月二十二日是一个特别的日子这一天日军倾泻了大量兵力前来进攻面对数量众多敌机和空中护航舰载战斗机的威胁刘粹刚率领小队积极迎战通过精确的战术合作击落日机多架创造了辉煌的战绩。 然而战斗并未结束随着十月到来敌机的进攻愈发频繁且狡猾空军面临着极大的压力与困境然而就在这最艰难的时刻空军战士们依旧英勇奋战坚守岗位展现了坚韧不拔的精神和无比的勇气。 在一场场激烈的战斗中刘粹刚带领小队多次成功拦截敌机并创造了许多辉煌的战绩他凭借着高超的飞行技巧和战术意识成功应对了一场场危机四伏的战斗展现了他作为一名优秀飞行员的英勇和决心赢得了人们的敬佩和尊重。 在紧张刺激的战斗中他也经历了生死攸关的考验在一次对战中他的僚机速度落后导致他不得不独立作战面对敌机的围攻在激烈的空战中,刘粹刚与一架96舰战展开了生死追逐。为了摆脱困境,他迅速拉动升降舵准备上升,但日机飞行员不甘示弱,迅速识破他的意图并以长点射压制。面对压力,刘粹刚不得不俯冲下降以加速逃脱。日机如影随形,紧追不舍。
刘粹刚临危不乱,突然拉杆做出一个直8字上升,意图通过垂直滚转爬升动作避免进入敌机的有效射程。96舰战的性能卓越,日机飞行员轻松利用战机的优秀爬升率占据了高度优势。刘粹刚的战术调整未能如愿,只得再次俯冲下降。
这场激战从南京城外一路打至城内,高度也从一万尺降至二、三百尺。无数南京市民冒着危险前来观战,其中许希麟也在自家的阳台上紧张关注着战况。当看到刘粹刚驾驶的霍克神鹰在敌机追击下惊险穿梭时,她心跳加速,紧贴着栏杆,生怕错过任何细节。她知道,刘粹刚正面临巨大的危险。
随着战斗的进行,刘粹刚的处境愈发严峻。在距离地面仅600米的高度,他完成了第三个直8字上升,但日机却越来越近。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刻,刘粹刚展现了真正的英雄本色。他豁出去一搏,以低于南京城墙的高度冲向防空阵地,利用地面火力压制敌机。日机为避免地面攻击,采取了小角度上升规避。刘粹刚抓住这一转瞬即逝的机会,在第4个直8字上升即将完成之际,果断蹬舵压杆。这一举动让日机措手不及,由于速度过快,一下子窜至刘粹刚前方。刘粹刚趁势而为,发挥其在航校练习中的高超射击技能,一举将敌机击落在南京城内。
南京市民欢呼雀跃,为刘粹刚的英勇壮举欢呼鼓掌。空袭警报虽未解除,但万人空巷前往观看坠落战机现场盛况空前。这场精彩纷呈的空战深深地印刻在每一个目击者的脑海中数十年后依然历历在目。许希麟回忆起这场战斗时仍心潮澎湃她无法想象刘粹刚在天空中与敌人搏斗时的英勇无畏和决心坚定!即使面对妻子的责备说她未进防空洞错过关键时刻但她坚定地说:你在天上拼命我在地上守护这不就是我们共同的心愿吗?我们在彼此的保护下坚守着我们的家园!日军96舰战是当时海军舰载战斗机中的佼佼者其综合飞行性能在当时堪称世界一流但面对霍克神鹰战机与勇敢无畏的飞行员们的顽强抵抗仍无法轻易占据优势霍克神鹰战机的威力也逐渐得到彰显尽管在某些方面不如日军战机但通过战术调整和技术改进我们仍能有效应对此次战斗让我们认识到先进装备与勇敢战士结合的力量是无法抵挡的!高志航认为,尽管由经验丰富的飞行员驾驶战机并配合合理的战术,对抗96舰战仍然充满挑战。在10月12日的战斗中,刘粹刚驾驶的霍克Ⅲ战机在面对96舰战时的惊险表现,证明了这一点。尽管刘粹刚是空军中技术最出色的飞行员之一,但他驾驶战机与96舰战对抗仍然是一场惊心动魄的较量。若非日机飞行员过于自大而放弃了高度优势,这场战斗的胜负还难以预料。
值得一提的是,此时的刘粹刚已经位列空军四大天王之一,被誉为红武士,这是对他卓越飞行技术的肯定。如同抗战前的飞行员心中的两本空战题材书籍,一本是《血战空中马戏团》,另一本则是关于《德意志的红武士厉秋芬男爵传》。刘粹刚被称为红武士,并非因为他模仿日本武士,而是因为他像空战传奇人物里希特霍芬一样,是空军超级王牌飞行员。刘粹刚将里希特霍芬视为榜样,曾立下宏伟目标,至少打下百多架敌机,给敌人以重创。
一场意外让这位空军的未来战神永远定格在24岁的青春年华。抗战全面爆发后,刘粹刚率领空军支援山西战场。在抵达洛阳后,他因误判情况而选择了错误的领航员,最终在天黑迷航、油料耗尽的情况下迫降失误,造成机毁人亡的惨剧。
对于刘粹刚的死,抗战空军学者廖新华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从武器装备和勤务保障方面看,当时空军的设备落后,缺乏科学的空勤人员身体检测机制。从训练水平看,当时的空军缺乏远程飞行和夜航训练。刘粹刚本人也存在失误,如忽略天气状况、拒绝接受合适的领航员等。这些因素共同导致了他的悲剧发生。
回顾刘粹刚的一生,他是一位英勇无畏、技术出众的飞行员,也是一位心怀宏伟目标、视死如归的英雄。他的离世不仅让空军失去了一位杰出的飞行员,更让国家失去了一位英勇的战士。他的事迹将永远被铭记,他的精神将永远激励后人。在抗日战争的硝烟中,杂牌部队的表现同样令人瞩目,特别是两广地区的空军,他们的英勇表现更是赢得了广泛的赞誉。今天我们要讲述的,是关于抗战时期一位空军英雄刘粹刚的故事。
刘粹刚,作为当时空军第二十四队的队长,在执行任务时却遭遇了一场意外的悲剧。他忽略了华北地区天黑较早的自然条件,且在计算航时的时候过于苛刻,导致在迫降时完全失去了光照条件。高平县距离洛阳本只有几十公里的航程,如果早起飞一刻钟,或许就能安然飞返。刘粹刚在关键时刻可能由于急躁,未能准确判断高度,最终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抗战空军英雄高庆辰在《空战非英雄》一书中,也从自己的角度描述了刘粹刚的这次失事情况。刘队长和四架飞机于10月25日早晨从南京飞往汉口加油,午餐后飞往洛阳。当天下午,刘粹刚的四架霍克Ⅲ从汉口飞来加油,计划前往太原。两位队长因是旧友,交谈甚欢,但刘队长却因孟广信的激将法而一再拖延起飞时间。随着天色越来越暗,最终只得在夜色中勉强起飞。
进入山西后,天空已经完全黑了下来。在黑暗中,刘粹刚的飞机绕来绕去寻找下降的地方。最后在高平县城旁的一块平地迫降,却不幸撞上了城角上的魁星楼,造成了机毁人亡的悲剧。据刘的僚机曹世荣后来回忆,刘队长在迫降时可能一心想要落地,导致飞机偏头向左,过于靠近城墙而失事。
刘粹刚的妻子许希麟对丈夫的死因提出了疑问。她认为在魁星楼旁有人放火,致使航空人员误以为那是安全之地而飞了过去。然而空军当局调查后并未发现汉奸或民智未开的情况。反而调查的重点在于整个失事的过程和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调查的结果令空军当局悲愤交加,为此,空军前敌总指挥部曾将此次失事作为一次教训训令各部队。这次训令还被收录入官方编著的《空军抗日战史》中,足以看出刘粹刚的失事在整个空军中造成的巨大影响。
笔者将训令的部分内容摘录如下:飞行人员需要胆大心细、谨慎谦虚,奉行命令是军人的天职。刘粹刚队长的失误,致使人机俱毁,令人痛惜。他的失事经过中的教训,应被全体将校熟知并切戒。其中,刘粹刚在飞行中的几个失误更是被作为前事之师,告诫后来的飞行员们要避免重蹈覆辙。
通过这次事件,我们也应认识到杂牌部队在抗战中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在两广地区的空军力量更是不可小觑。他们为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让我们铭记这些英雄,铭记他们的牺牲和付出。在战争背景下,我空军展现出了令人敬佩的勇气和力量。在此,我必须提到一位杰出的飞行员——刘粹刚。他堪称空军中的精英,英勇无畏,技艺高超,拥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作为空军的一员,他深知纪律的重要性,始终遵循长官的训示,从未因个人英雄主义而违背军令。
刘粹刚是一名顶尖的飞行员,他在空战中的表现尤为出色。他熟练掌握单独战斗术,对各类机型和攻击方式有着深入的研究。在战斗中,他特别重视高度优势,善于利用高度差异来应对敌机。多次与日机的交锋中,他凭借高度策略成功拦截并击落日机。
刘粹刚并非只有勇猛,他的作战技巧和对战机的掌握也极为出色。他参与的多次空战,虽处于高度劣势,但他总能在关键时刻化险为夷,展现出超凡的飞行技巧和战术素养。在众多空战英雄中,他的表现尤为突出。
作为高志航的徒弟,刘粹刚继承了老师的严谨和坚韧。尽管年仅24岁就担任了中队长,但他始终保持谦逊和成熟的态度。他的小胡子给他增添了一份独特的魅力,也因此被大家亲切地称为“刘爷”。
刘粹刚的击坠数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尽管关于他的战绩存在多种说法,但不可否认他在短短两个月内的击坠记录就达到了惊人的数字。他成为了空军中的双料王牌飞行员,也是整个抗战期间的二号王牌飞行员。他的战绩甚至超过了空军的头号王牌飞行员柳哲生。
刘粹刚在作战中从未受过伤,也从未被敌人击中过。他的战机总能奇迹般地化险为夷。他的战绩和表现在空军中无人能及,使他成为了真正的英雄。如果不是一次意外的飞行事故,他可能会成为抗战期间空军的头号王牌飞行员。
刘粹刚的牺牲令人痛心,但他的精神永存。国民追授他少校军衔,以表彰他的英勇事迹。他的事迹被广为传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他的妻子许希麟在得知丈夫的死讯后,悲痛欲绝,但她以坚强的意志活了下来,并完成了她和刘粹刚的约定。
为了纪念刘粹刚,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学校——粹刚小学在昆明成立。许希麟在这所学校中担任校长,继续传播刘粹刚的精神。多年以后,她亲自南京航空烈士公墓为先夫献上亲手所写的《出塞曲》条幅。
刘粹刚的战友汤卜生也深情地回忆了他们之间的情谊和战斗经历。他们共同经历过航校的学习和生活,情同手足。刘粹刚的英勇事迹将永远被铭记,他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让我们共同铭记这位英雄,他的故事将永远传颂。在得知挚友刘粹刚英勇牺牲的消息后,汤卜生怀着沉痛的心情找到了许希麟,转达了司令官的嘱托——为刘粹刚保密,避免影响民心士气。虽然话语凝重,但汤卜生仍然难以抑制内心的悲痛,为刘粹刚撰写了一篇深情悼文,并投稿至《空军》杂志。不久,汤卜生在衡阳上空为国捐躯,其英勇事迹被收录在杂志的纪实报告中。这篇报告不仅描绘了汤卜生在衡阳空战中的壮烈牺牲,更凸显了他对战友的深厚情感与无尽怀念。作为杂志的初创者和特约撰稿人,汤卜生的这篇悼念短文被刊登在《空军》杂志的第16期上,作为他对刘粹刚烈士的永恒纪念。
这篇短文虽只有几百字,却情感真挚、感人肺腑。它既是同学间的怀念,战友间的纪念,更是烈士间的悼念。时光荏苒,即将迎来刘粹刚烈士牺牲的第82个纪念日。在此,我们节选这篇短文的结尾部分,以此悼念那位被赞誉为“红武士”的英勇飞行员刘粹刚。
在短暂的两个月里,刘粹刚击落了敌机十一架,打破了敌人不可一世的空军神话,为新生的空军树立了光辉的里程碑。他的英勇行为不仅增强了空军将士的勇气和自信心,更让敌人胆寒心惊。在赴某处增援的途中,刘粹刚不幸失事殉国。或许这是战神对他工作的最高褒奖,但在无数生灵的眼中,他仍是他们的守护者,仍是那片万里长空的守护者。
刘粹刚的死讯举国哀悼,他的牺牲让万众痛哭。他的英灵不久即可回归故乡,见证胜利的他必定含笑九泉。胜利曙光已现,刘粹刚的英勇事迹将永载史册。
本文主要参考文献包括《刘粹刚传》、《空战英雄刘粹刚的生死恋》、《空战非英雄》等书籍以及《浴血长空空军抗日战史》、《敌人永远没有击中他》等文献。更多关于抗战空军飞行员“红武士”刘粹刚的故事,请关注奇技网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