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国联军侵华时间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是为了镇压北方轰轰烈烈的义和团运动,并借机扩大对华侵略的一次战争。这场战争发生在1900年6月10日,距今已经历了百余年的光阴。
当时,由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率领的八国联军,总兵力达到十二万余人,向我国发起了猛烈的进攻。其中,英、俄、德等国的军队占据较大比例。在短短的一个月内,联军就占领了天津,并在天津成立了都统衙门,开始了他们的殖民统治。不久后,他们又向北京进发,所到之处,烧杀,无恶不作。京津一带的人民陷入了的血腥恐怖之中。
面对侵略者的强势进攻,清虽然宣布“宣战”,但实际上并没有与外国侵略者决战的勇气和决心。他们只是利用义和团抵挡侵略军,以苟且图存。当列强答应停止军事进攻时,清可以随时牺牲义和团。这种软弱无能的态度让侵略者更加嚣张。他们不仅在北方各省发动攻击,还在南方各省签订《东南互保章程》,保障了他们在南方的利益。这使得南方各省的义和团运动没有得到顺利的发展,无法形成南北夹击的形势。
八国联军所到之处,烧杀淫掠,无所不用其极。天津城破后,尸横遍野。北京被攻陷后,更是惨不忍睹。法国步兵甚至将上千中国人赶入死胡同,用机关枪扫射。即使是皇室成员也难逃厄运,直隶总督裕禄的七个女儿成为联军的俘虏,贵族崇绮的眷属更是遭到。
强盗们还进行了骇人听闻的。在北京,他们特许军队公开三日。被称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遭到洗劫,无论是联军将领还是士兵,无论是主教还是教士,都在明火执仗的中分享战利品。英军以寻找各种秘藏的金银而著称,俄军的更为野蛮,抢不走的全部打得粉碎。日本在天津一个地方就抢走了二万两白银,又在北京户部抢走库存三百万两白银。为了销赃灭迹,他们甚至将衙署焚烧。沙俄和德国将慈禧太后的仪銮殿的珍宝一空后,还放火烧毁了仪銮殿。德、意、奥等国的侵略者也各尽所能,几乎个个成为富翁。清朝钦天监的古铜仪器、中国历代图书典籍等珍贵文物都被损毁或瓜分。
面对如此惨状,清无能为力,只能仓皇逃亡西安。他们授权庆亲王奕劻和李鸿章向侵略者乞和,同时下令铲除义和团。此后,侵略军陆续增至十万余人,由京津出兵侵占我国多地。帝俄还单独调集大量兵力侵占东北三省企图独占该地区实现其计划如麻手段残忍仅在瑷珲一带一天之内就杀死中国人十万之多在其他地方如黑海兰泡江东六十屯尼布楚等地也有大量无辜百姓被杀害欠下中国人民数不清的血债。最终向清提出《议和大纲》迫使清签订了屈辱的《辛丑条约》主要内容是勒索中国赔款白银四亿五千万两以及各省地方赔款同时还要求清开放口岸拆除炮台等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和屈辱。
这场战争不仅是中华文化的劫难也是人类文明的灾难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和伤害。同时它也让我们深刻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只有强大起来才能真正保护自己的国家和民族免受外来侵略的威胁。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一日标记深刻,那就是LSJT的变迁。这一天,北京至大沽之间的炮台被拆毁,清王朝的大门被强行打开。各国军队进驻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清王朝被置于的武装监视之下。曾经坚固的防线,如今成了的瞭望之地。
北京东交民巷被划定为“使馆区”,这一区域被铁栏封锁,禁止中国人民居住和出入。各国在此设立的使馆林立,驻守的军队使得这片区域成了名副其实的“国中之国”。这里,各国公使如同清的太上皇,肆意横行,成了侵略中国的大本营。
对于在义和团运动中奋起反抗的官吏,清王朝选择了严厉惩办。任何参与反帝斗争的人都会受到残酷的惩罚,甚至被处决。而那些对反帝运动不镇压或镇压不力的官员,则被革职查办,永不录用。这样的举措,无疑是对中国人民的残酷镇压,也是对反帝斗争的极端打压。
为了更便于执行投降外交,清将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并将其置于六部之首。这一改变,无疑是清王朝向低头的明显标志。
慈禧太后对的态度表现出极大的妥协和屈服。面对德国的公使被杀和日本使馆书记生杉山彬的遇害,她不仅命令分派大臣赴德、日两国“谢罪”,还在被杀地点建立牌坊,对杉山彬的家属表示“须用优荣之典”。这种屈辱的行为,让人痛心。慈禧太后为了得到的“宽恕”,竟然表示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这无疑是对中国主权和尊严的极大践踏。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及《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奇耻大辱。这一天,成为了中国人民心中永远的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