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山昆仑山脉五千年的秘密!
昆仑:古老又年轻的神秘象征
巍巍昆仑,幽冥天地之外,其存在仿佛超越了时空的界限。在华夏五千年的文明史中,昆仑山是最具象征意义的文化图腾,从各种典籍中流传下来的故事和神话,都充满了昆仑的影子。昆仑,既是人们心中的精神概念,也是道的化身。
从《河图洛书》到《易经》,从《山海经》到《神异经》,无不跃动着昆仑的音符,流淌着昆仑的情结。昆仑,成为人缥缈幻化之所在,修仙问道之圣地。多少帝王心往昆仑,多少侠客寻访昆仑,但都无果而返,以致万古不得真相。
赫赫我祖,其来昆仑。卷帙浩繁的文化典籍里,昆仑被称作龙脉之源、万山之祖。其实在古代文化里,昆仑之大,大到无边无际,小小寰球,岂能载得动巍巍昆仑?现有的喀喇昆仑、祁连昆仑,在它面前不过是一粒尘埃。新疆的喀喇昆仑山,只是人们根据文献所载找到的一个替代版。
帝王中,秦始皇最以修道长生著名,为求长生不老,他派人寻昆仑,访蓬莱。张骞两度出使西域,不仅是为了联合大月氏等西域诸国共同抗击匈奴,还有一个重要使命就是寻找昆仑山。张骞溯黄河源,出陇西,穿过河西走廊,直达伊犁河域,在于阗(新疆和田)发现一座气势恢宏的大山,因其广大无边,故以为接近古籍所载。于是汇报给汉武帝后,确定了此山就是昆仑山。从此,远古传说中的昆仑山,便在地理上有了明确的位置。
神话传说中的昆仑山,似非实指某山,而是缥缈于世间之外的仙山、乐土。《大荒西经》描述的昆仑之丘,是一个充满神秘和奇幻的地方。昆仑之山大体分为三个层级,最引人注目的是玄圃,这是黄帝的夏都,山顶上的神仙在此住处。玄圃之下是清凉山,无论寒暑都刮着清爽的凉风,飘着迷人的仙气。据说凡人若得天缘,可登山成仙。
昆仑之远,《十洲记》描述其位于西海戌地,北海之亥地,离岸边十三万里。昆仑之高,根据《水经注》的记载,其高度令人惊叹。而昆仑之大,从池塘与大海的比较中,可悟出通常山脉与昆仑之山的大小对比。葛洪的《抱朴子》也强调了昆仑的广阔和雄伟。
列子《周穆王》中的描述则更为神奇。周穆王时,一位能避水火、穿金石、翻山河、移城池的神奇之士来到宫中。他千变万化,妙不可言,能改变事物的性状,还能左右人的思想。穆王待之如神,供他享受一切豪华待遇,但他仍不满足。
穆王腾云驾雾,攀登至九霄之上,映入眼帘的尽是天堂的奇景。他误以为清都、紫微、钧天、广乐等是众神的居所,身处其中,不见日月星辰,不见江海波澜。那里的光影与音乐,让他百骸震颤,六脏澎湃。
穆王自此踏上了一段旷世之旅。他驾驭着八种神奇的骏马,包括骅骝、绿耳、赤骥等,一路疾驰。造父和泰丙随行,驾驭车马,柏夭和参百则负责护卫。行程千里,他们历经艰辛,最终在巨蒐氏家族的款待下,以白鹄之血为饮,牛乳汁洗脚,在崑山之下歇宿。
次日,穆王登上崑山之巅,游历黄帝之殿,成为西王母的座上宾。他们在瑶池之畔畅饮,西王母高歌,歌声哀怨凄婉,穆王则随声唱和。
宴罢,西王母引领穆王逡巡于玄圃之中。不知不觉中,他们日行万余里。穆王感叹时光飞逝,向西王母表达了他修道的愿望。西王母询问其原因,穆王坦言担忧不修道德会遭世人谴责。西王母对此表示认同。
数日后,穆王准备东归。在烟雾飘渺中,西王母托付青鸟天王传递情札给穆王。情札中写道:“白云在天,丘陵自出。道里悠远,山川阻隔。将子无死,尚能复来。”青鸟展翅高飞,将情札送到穆王手中。穆王接到情札后,挥笔而就:“予归东土,和治诸夏。万民平均,吾顾见汝。比及三年,将复而野。”
三年过去,又过若干个三年,穆王的身影却再未出现在弱水河旁,也没有给西王母留下任何消息。只传闻穆天子驾鹤西游,临别时高唱:“生来百年兮好术,结缘美娥兮王母。我有佳丽兮三千,宁换群玉兮我属。宁舍江山居瑶池兮,良辰美景共度。”西王母因此方寸大乱,茫然不知所措,心里不断念叨着对穆王的思念与爱意。
这就是神山昆仑山脉五千年的秘密!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我们的频道,让我们一起探寻这神秘而美丽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