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神秘的洛克菲勒家族 不吃免费午餐的奋斗者
洛克菲勒家族在美国的影响力无处不在,其成员也曾深入穷人和破落阶层体验生活。劳伦斯的二女儿马里恩曾在医院工作,而其唯一的弟弟小劳伦斯更是在哈佛大学毕业后,选择到东哈莱姆区的一个低级公寓居住,并在那里住了三年之久。他甚至还曾加入“美国国内志愿服务队”,成为一名志愿工作人员,深入体验社会底层的生活。
洛克菲勒家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标准石油公司的创始人约翰·戴·洛克菲勒。这个家族从洛克菲勒神话的创始人算起,已经繁盛了六代,成为美国首屈一指的财富家族。尽管他们拥有巨大的财富,但洛克菲勒的名字却曾一度与冷酷、贪婪等词汇联系在一起。
约翰·戴·洛克菲勒于1839年7月8日出生在纽约州里士满的一个农场,是六个孩子中的老二。他的父亲威廉·艾弗里·洛克菲勒经营木材和成药生意。在家庭经济困难的时候,老洛克菲勒会神秘消失,不久之后驾着马车得意归来,给孩子一些作为礼物。后来洛克菲勒才知道,父亲其实是去做推销杂货和行骗的货郎。他曾经奔波数百英里,推销治疗癌症的“万灵药”,每次收费高达两个月工资。这些经历使得洛克菲勒很早就开始了解社会的现实和世道的冷酷。
1855年,由于父亲触犯法律,洛克菲勒一家不得不搬到俄亥俄州的克利夫兰。在这里,洛克菲勒开始了他的商业生涯。他听从父亲的建议,在福尔索姆商业学院克利夫兰分校学习三个月的商业课程。之后,他开始了自己的商业生涯,并在短短的时间里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他与莫里斯·克拉克一起创立了克拉克·洛克菲勒商行,仅经营一年就获得了45万美元的盈利。
随着石油业的兴起,洛克菲勒看到了新的商机。他与懂得石油提炼技术的塞缪尔·安德鲁斯合作,将公司的业务扩展到炼油业。这也带来了与合伙人的分歧,最终洛克菲勒取得了公司的股权,并将其改名为“洛克菲勒·安德鲁斯公司”,开始了石油事业。之后,他与他人共同创建了标准石油公司,开始了垄断炼油厂的计划。他野心勃勃,通过在全国范围内收购炼油厂,迅速击败了竞争对手。到了1878年,标准石油公司的产量已经占据了美国总产量的90%以上。
随着财富的积累,洛克菲勒的行为也开始受到批评。他使用不公平的竞争手段,如行贿铁路运输商等,击败了竞争对手,形成了托拉斯帝国。尽管他受到了调查和惩罚,但他仍然继续采用新的制度吞并小企业。这些行为激起了公众对标准石油的反对情绪,甚至有人撰写书籍痛斥其欺骗、高压、利用特权和苛刻的交易。在这些时期,洛克菲勒成了一个富可敌国却名声扫地的人。他的名字几乎成了冷酷、贪婪、剥削、掠夺的同义词。
事实上,洛克菲勒对慈善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从做售货员起,他就把自己收入的1/10捐赠给慈善事业。随着财富的增长,他的捐赠也不断增加。他出资创立芝加哥大学,并在余生持续捐款,总额超过8000万美元。他还建立了许多其他的基金会和机构,为各种社会问题和公益事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他的这些行为展示了他的慷慨和仁爱之心,也让人们看到了他的另一面。洛克菲勒家族,在慈善事业与商业领域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从洛克菲勒在纽约设立的药物研究学院到如今赫赫有名的洛克菲勒大学,再到其普通教育委员会的创立,无不显现出其在慈善和教育领域的巨大贡献。这些成就背后的数字,是他对慈善事业的慷慨解囊——超过55亿美元的巨额投入,令人惊叹。
当近98岁的洛克菲勒于1937年离世时,洛克菲勒家族已经在多个行业拥有巨大股份,其实力甚至对美国的内外政策产生影响。第二代继承人小约翰·戴·洛克菲勒不仅继承了家族的石油事业,更是接过了慈善的重担。他时刻铭记父亲的忠告,将财产用于散财,而非单纯积累。从威廉斯堡古城到凡尔赛宫,从北京协和医科大学到联合国总部,他的捐赠遍布各地。
在小洛克菲勒的子女中,每个都有着独特的成就和故事。约翰作为家族中的“慈善家”,继承了父亲的责任和;纳尔逊更是创下了四次连任纽约州州长的惊人纪录,并被福特总统任命为美国副总统。劳伦斯继承了赚钱的天赋,在风险投资领域大放异彩,资助瑞肯贝克成立东方航空公司,成为公司大股东,其投资的麦道航空公司也成为航空器的主要供货商。温思罗普则创建了当时全球最大的银行——大通国家银行。而戴维作为经济帝国的第三代掌门人,与多位有影响力的经济学家和政治人物有过接触,甚至在冷战时期访问前苏联。
到了第四代,受到上世纪60年代反叛思想的影响,洛克菲勒家族的子孙开始逐渐淡化家族观念。他们虽然拥有巨额财产和家族的声望与影响力,但许多成员选择了自己的道路,不再局限于家族的商业帝国。露西和桑德拉的选择只是这一趋势的缩影。桑德拉甚至在24岁时完全抛弃家族姓氏,改为自己的名。这对于有着深厚家族传统的洛克菲勒家族来说无疑是一次巨大的转变。尽管如此,洛克菲勒家族的影响力依然深远,他们的故事将继续成为商业与慈善领域的佳话。这一家族不仅在商业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功,更通过慈善事业影响了世界。他们的经历告诉我们,财富与责任并重才能留下永恒的印记。在当下这个时代,洛克菲勒家族的故事仍然引人入胜,尽管第四代的后人与父辈有所不同,他们选择推迟承担家族责任的时间,渴望拥有属于自己的生活经历。他们中的许多人选择深入穷人和破落阶层,体验不同的生活方式。劳伦斯的二女儿马里恩曾在医院工作,而她的弟弟小劳伦斯在哈佛大学毕业后选择在穷乡僻壤生活三年,甚至在“美国国内志愿服务队”中服务。他们愿意深入底层社会,感受生活的真实面貌。
斯蒂文森作为洛克菲勒家族的第四代后人,他的观点独特而引人深思。他在一次演讲中提到:“家族中的角色和责任,并不足以定义我们所有人。对我来说,这个家族并不占有头等重要的地位……它是某一时刻和某种文化的产物。”这番话反映出他们对家族角色的理解超越了传统观念,他们愿意追求自己的道路,而不是被家族的历史和期望所束缚。
如今,洛克菲勒家族已经繁衍到第六代,共有242名成员。尽管他们仍然是财富的创造者,但他们更关注如何运用自己的财富让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第五代和第六代的洛克菲勒家族成员广泛活跃在各个阶层和领域,致力于环保、科学和艺术事业。他们深知金钱的力量和责任,努力通过教育和引导来培养下一代。他们认为接触资本并非罪过,真正重要的是靠自己的收入生活。这种理念已经深深地烙印在洛克菲勒家族的文化中。他们的长期顾问彼得·约翰逊认为:“洛克菲勒家族成员正在有意识地努力教育他们的子女如何明智地使用财富。”这些努力不仅仅是关于金钱的问题,更是关于如何培养下一代具有责任感、独立性和创造力的问题。他们深知财富不仅仅是物质的积累,更是一种责任和机遇。他们在追求财富的同时也在培养孩子们独立思考和行动的能力。从他们的经历中我们可以汲取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教训。“创造财富帝国的圣经”,这个标签来自于洛克菲勒家族的家书,这些信件中充满了智慧和洞见。这些家书被广泛传播并受到世界各地人们的尊崇。“坏习惯能摆布我们,左右成败”,“机会永远都不会平等,但结果却可能平等”……这些来自洛克菲勒家书的箴言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去追求自己的梦想。“不吃白食的奋斗者”,这是洛克菲勒家族的真实写照。他们深知没有什么是免费的午餐,只有劳动和汗水才能换来真正的收获和成功。无论是老约翰·洛克菲勒还是小约翰·洛克菲勒,他们都深知教育的力量和价值所在。他们有一套祖辈相传的教育计划来培养孩子们独立思考和行动的能力。他们鼓励孩子们做家务挣钱、劳动赚取奖励的机制让孩子们从小摒除了不劳而获的思想认识到劳动所得的正当性和必要性。这也正是洛克菲勒家族能够成为美国社会的重要影响力的原因所在。他们的故事虽然逐渐淡出公众的视野但他们留下的财富和智慧却一直在影响着世界激励着更多的人去奋斗去追求自己的梦想。总的来说洛克菲勒家族的故事是一部关于奋斗、智慧和责任的历史它反映了人类对于成功和幸福的追求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这个世界和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