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承志与经普椿的爱情故事
廖承志的伴侣经普椿,是著名教育家经亨颐的女儿。经亨颐,这位浙江省上虞的杰出人物,与何香凝有着深厚的友谊。早年留学日本的经亨颐,后来投身革命,担任中央执行委员及中山大学代理校长等职务。他还是一位知名教育家和金石画家,与何香凝等人共同组织过“寒之友社”,吟诗作画,交流艺术。
1933年初,经普椿从浙江来到上海探望父亲,与何香凝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何香凝因为子女不在身边,经普椿经常帮助她处理家务。廖承志因革命活动被捕,经过何香凝等人的积极营救,终于获释。在家养病的这段时间,他与经普椿逐渐熟悉。
廖承志深深感激经普椿对母亲的照顾,他觉得这位16岁的少女虽然并不特别美丽,但她单纯、质朴,充满青春的活力。随着时间的推移,廖承志深深地爱上了经普椿。同样,经普椿也对廖承志一见倾心。他们的恋情很快被经普椿的哥哥发现,他坚决反对这门婚事,担心妹妹受到牵连。1933年7月,经普椿被哥哥召回浙江。
1933年8月,廖承志接到党组织的命令,前往川陕苏区。经普椿远在浙江,廖承志心中不禁感到惆怅。临行前,他留下一封信给经普椿,信中充满了深情。
廖承志告别母亲,辗转到达川陕苏区,后被任命为川陕苏区省委常委兼川陕总工会宣传部部长,后又调任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秘书长。由于反对张国焘的“左”倾路线,他被扣上“侦探”的罪名,失去了自由。经周恩来、任弼时等人的积极营救,他才得以免遭不测。
1936年冬,廖承志到达陕北,在延安的红色中华通讯社工作。他立即给母亲和思念的经普椿写信。三年的分离,他不知经普椿是否还在等他,心中充满忧虑。从母亲的回信中,他得知经普椿尚未嫁人,仍在等待他,这令他十分感动。
随着抗战的全面爆发,廖承志在信中告诉母亲和经普椿,他们相见的日子不远了。他也十分惦念等待他多年的经普椿。当经普椿随同何香凝等人抵达香港时,廖承志一眼就认出了她。经过多年的等待,经普椿已经脱去了稚气,显得更加成熟和俊秀。
廖承志和经普椿的婚礼在香港紧张而匆忙地举行了。结婚后,廖承志立即投入紧张的工作。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他根据周恩来的指示,迅速投入抢救文化人的工作。1942年5月30日,因叛徒的告密,廖承志在广东省乐昌县城被捕。同年6月5日,他被押往江西省泰和县马家洲集中营囚禁。尽管如此艰难困顿之中他也始终保持着坚定的信念和对未来的期待之心始终如一坚守着他们的爱情信仰不移。
这段深情的爱情故事见证了他们之间坚定的爱情信念和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不仅是一段感人的爱情传奇更是一段关于信仰、坚守与革命精神的传奇故事永远值得我们铭记和传承这份真挚的情感与信仰也将激励着更多的人们勇敢前行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贡献自己的力量。。在牢狱之中,廖承志立场坚定,坚韧不屈,早已做好为信仰随时献出生命的准备。他的诗篇《诀普椿》见证了他的坚定决心:
往事如流水逝去,今朝永诀心中情。卿身出革命门,切莫轻言自弃。白发人虽在,儿女情长莫沉溺。应做女中豪杰,不为空名所图。廖家烈士多,经门英才出。两代英雄魂,长护清白之地。
廖承志的铁窗生涯,对他与经普椿的爱情而言,是一场严峻的考验。面对敌特的恫吓与“美人计”,他嗤之以鼻,冷嘲热讽,展现了他的铁骨铮铮。
在中央的积极营救下,1946年4月22日,廖承志在重庆得以重获自由。出狱后,他在《新华日报》上刊登寻人启事,寻找他的挚爱阿普。经普椿得知消息后,立刻从成都赶往重庆,回到廖承志的身边。
新中国成立后,廖承志肩负重任,担任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主任,被人亲切地称为周恩来总理的“不管部部长”。而经普椿,则是廖承志生活中的“守护神”,对他的照顾无微不至。廖承志对妻子的疼爱,超越了一般夫妻的情谊。经普椿身体不适,他会焦急万分;她稍有不适,他会心痛如割。
一日深夜,经普椿如厕时跌倒,廖承志闻讯赶来,拼尽全力将她扶起,送回房间。那年,廖承志72岁,历经三次心肌梗塞,但他不顾自身安危,全心全意地照顾妻子。他们的爱情,如山水般永恒。
“文革”期间,廖承志遭受冲击,经普椿以瘦弱的肩膀,承担起照顾婆婆和丈夫的重担。她每周都会看望廖承志,带去了干净的衣服,带回了需要洗涤的衣物,甚至还要肩扛厚厚的被褥。这样的日子持续了多年。
1968年1月11日,结婚30周年纪念日那天,廖承志写下了一首诗,表达了对妻子的深深爱意:
长空万里星罗布,花影过墙入小院;静夜寻梦依依旧,邻歌袅袅儿歌传。分别已成习惯事,相聚愿望在心间;白头偕老愿已足,共赴荒山野岭间。
“四人帮”被粉碎一年多后,廖承志担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工作更加繁忙。1980年3月,他赴美国做心脏搭桥手术,经普椿细心照料。晚年的廖承志喜欢肥肉,有一次在宴请外宾时,他和经普椿开玩笑,引来客人们的笑声。手术后,医生劝他,但有时他偶尔抽一支被经普椿发现时,她会假装生气地指责他。
这就是廖承志与经普椿的爱情故事。更多感人瞬间,请关注奇技网频道!他们的故事如诗如画,让人动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