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来水致癌真相 自来水致癌真相自来水为什么会
关于自来水中的亚硝胺及其可能的致癌真相
近日,一项由清华大学环境学院课题组发表的关于我国城市自来水消毒副产物的测试结果引发了广泛关注。报告指出,多个城市的自来水中检测出健康风险较大的消毒副产物亚硝胺。这一发现立即引起了人们的忧虑,特别是在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当下,公众对于任何可能影响健康的信息都显得格外敏感。
理化学界一直有一句话:“抛开剂量谈毒性就是耍流氓。”这意味着任何关于物质毒性的讨论,都必须基于其实际剂量。针对此次自来水中检测出亚硝胺的新闻,如果我们仅从剂量角度来看,或许可以淡定许多。
事实上,此次课题组从水样中检测出的亚硝胺浓度,绝大部分都符合世卫组织的推荐标准,处于理论上的安全范畴。而且,我国的水质检测中并未将亚硝胺作为必要检测项目,许多发达国家也没有类似的标准。这至少说明,现阶段亚硝胺浓度并非评价水质的通用性、必要性指标。
面对这一检测结果,一些专家表示这只是个科研结果,并不需要过分担心。他们可能想强调的是,科学研究的过程往往只是基于特定条件得出的特定结果,这一结果可能是纯学术性的、前瞻性的,并不一定对应着现实的风险预警和治理建议。很多时候,人们的担忧可能只是源于过度的联想和想象。
针对这一事件的讨论,其实也从侧面反映了国民科学素养和专业谈论问题深度的不足。即便我们从科学原理、逻辑推演等角度出发,一再论证了“自来水或致癌”的荒谬性,但仍有人本着“宁信其有,不信其无”的心态,陷入一种“受害者”的恐慌情绪之中。
对于“自来水中检出亚硝胺”、“亚硝胺可能致癌”这两个结论,如果我们不经过深入研究和科学判断,只是简单地将它们叠加,可能会得出一个令人惊恐的结论。作为一个成熟的现代公民,我们应该习惯于从定量化的精准视角去判断物质的安全性,而不是过度放大模糊式的“致害关系”。在追求“零风险”的理想化状态的我们也需要理性看待各种科学问题,尊重科学研究的真实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