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媳关系太难处
林徽因:一代才女,母仪天下的温情回忆
林徽因,这位上世纪三十年代的多才多艺的女诗人与建筑学家,出生于一九○四年的六月十日。当我们回望历史的长河,她不仅是那个时代的璀璨明珠,更是一位充满智慧与温情的女性。在《倏忽人间四月天——回忆我的母亲林徽因》中,她的儿子梁从诫为我们展现了母亲真实而充满母爱的形象。
享为人母的喜悦,是林徽因生活中的一部分。初为人母的快乐,激发了她写诗的灵感。从沈阳出生的梁再冰,到北平出生的梁从诫,林徽因的母爱如诗般流淌。一九二九年,她在香山养病,初次做母亲的喜悦与北平朋友的真挚友情,使她心中充满了宁静的欣悦和温情。
家庭氛围的熏陶,对林徽因而言同样重要。尽管她性格独立,与婆婆关系紧张,但她仍然努力营造温馨的家庭环境。在北平东城北总布胡同的四合院,她让孩子们感受到家的温暖。这里的一砖一瓦,都体现了她的艺术趣味和学术追求。每逢假日,亲友们在这里高谈阔论,孩子们也在这种氛围中得到了良好的熏陶。
用书陶冶孩子的心灵,是林徽因的一大特色。在颠沛的生活中,她坚持为孩子们朗读,传授给他们知识。卢沟桥事变后,她一家从长沙辗转来到昆明。她擅长朗诵,一篇《唐睢不辱使命》被她读得绘声绘色。在四川宜宾的小江村,她甚至在病榻上坚持读书,并推荐孩子们阅读俄罗斯作家的作品,如屠格涅夫的《猎人日记》。对于孩子们不懂的英文书籍,她会朗读并讲解。
除了传授学问,林徽因还用自己的诗文感染孩子们。当兴致高涨时,她会轻轻为孩子们朗读自己旧日的诗文。她的诗讲求韵律,由她自己读出,声音如歌。她也常常读古诗词,向孩子们传授其中的情感与意境。
这位伟大的母亲,不仅在学术上有所建树,更在家庭中倾注了无数心血。她的母爱、她的智慧、她的热情,都深深地烙印在了孩子们的心中。当我们回望历史,林徽因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女诗人和建筑学家,更是一位充满温情和智慧的母亲。更多关于林徽因的故事,让我们继续探寻历史的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