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古代高官如何拒绝受贿?
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令人深思的小故事,它们像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岁月的长卷上,熠熠生辉。让我们把目光转向那些钟爱古玩的历代高官们,看看他们是如何面对诱惑,坚守清廉的。
曾经,一位外来商人带着一颗价值连城的宝珠,向元朝的宰相尚文推销。这颗宝珠的稀有和昂贵无疑吸引了尚文的注意。据说这颗宝珠有一个神奇的特性:含在口中可以止渴。尚文却以一句富有哲理的话拒绝了商人的推销:“若含此珠而千万人皆不渴,则此诚为至宝也。若仅一人不渴,岂一杯水亦值六十万乎?”尚文的智慧不仅体现在他对宝珠的评价上,更体现在他始终坚守的价值观上:米粟才是世间最重要的宝贝,它能滋养生命,安定天下。
同样的故事也发生在宋朝宰相吕蒙正身上。吕蒙正为人正直宽厚,多次登上宰相之位。有人为了巴结他,曾送给他一面据说能照二百里的古镜。然而吕蒙正却笑着说:“我这脸不过才碟子那么大,照二百里对我有什么用啊。”他的拒绝不仅让那些送礼的人碰了一鼻子灰,更展现了他清廉自守的高尚品质。同样地,面对有人用一方据说能自动出水的古砚来求售,吕蒙正也不为所动:“即使是一天能呵出一担水,也只不过值十文钱而已。”他用实际行动表明了自己的清廉之道。
并非所有高官都能像吕蒙正一样清醒。明朝的严嵩和清朝的和珅在抄家时都抄出了大量贿赂的珠宝玉器、珊瑚金饰。这些贪污聚敛起来的钱财对他们来说其实是无用之物,最终只会成为杀头的证据。历史上的这些教训告诉我们,贪婪和权力往往是一对危险的组合。
今日的世界虽然与古代不同,但清廉和贪婪的选择依然摆在每个官员面前。国家正在加大反腐力度,这是一个令人欣慰的消息。然而我们更应该意识到的是:在这个选择面前我们需要更多的吕蒙正而非严嵩和和珅这样的教训案例才是社会进步的体现。历史的镜子时刻提醒我们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守住清廉这条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