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死后口含七粒米是什么意思
奇闻趣事 2025-03-12 12:44www.198689.com奇闻趣事
诸葛亮,可谓为蜀国奉献了他的一生,然无奈现实境遇,蜀国人才匮乏,兵力亦不足,致使诸葛亮的多次北伐均未能取得显著的战果。他并未放弃,而是运用智谋,设计种种策略。至于他为何口含七粒米,背后却隐藏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在《三国演义》的描绘中,诸葛亮借寿无果,命丧五丈原。为了保障蜀军的顺利撤退,他采取了特殊的策略:嘱咐部下在他死后不得大肆宣扬,而是让他坐于特制的大龛中,口中含七粒米,脚下点明灯一盏。这样,将星不会陨落,他的阴魂也能自行镇守。
此等奇思妙想,源自两汉时期“有事死如事生”的思想观念。对待死者需如同生前一般尊重。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的这一情节,便深受此观念的影响。在古代,死者口中含东西是丧礼之一,称之为“饭含”。根据死者的身份不同,所放之物也有所区别。而诸葛亮作为一位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他的身份地位决定了口中含的是米。
那么为什么是七粒米呢?这与中国古代的鬼神观念有关。古人认为七是月亮周期的一个轮回,北斗七星在星盘中具有重要地位。诸葛亮口含七粒米,也许是想用某种术法保留自己的魂魄,使自己在星盘上的光芒不熄灭。这也进一步展现了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神奇形象。
历史记载,诸葛亮在第五次北伐途中积劳成疾病逝。与《三国演义》中的记载相似的是,他的死讯也是秘而不宣,用真假难辨的消息骗过了司马懿,使魏军安然撤退。虽然诸葛亮的死可能没有那么多戏剧性的情节,但他与其接班人杨仪、姜维的聪明才智却是毋庸置疑的。
诸葛亮死后口含七粒米,既是古代文化的一种体现,也是对其卓越才智的一种象征。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我们的频道,一起探索历史的奥秘。
上一篇:世界十种奇人异事2025年 犹如拥有超能力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