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严打贪腐,为何明朝贪腐反而更加严重呢?
明朝,一个由平民皇帝朱元璋建立的辉煌朝代,自应天称帝以来,便开始了其独特的历程。朱元璋,这位出身贫寒的皇帝,深知权力的来之不易,对国家的治理充满了决心。
尽管朱元璋在位时铁腕反腐,明朝的贪腐问题却在他去世后愈演愈烈。明朝的官场风气在嘉靖年间发生了显著的变化。陈邦彦的评述生动地描绘了这一时期的贪腐现象:“嘉、隆以前,敦尚名节;而自此之后,贪腐成风。”
那时的士大夫和官员们,不再以清廉为荣,反而以贪腐为能。当得到肥缺职务时,他们欢呼雀跃;而当得到穷差事时,则无人问津。那些清廉的官员,在这样的环境下,往往被视为无能,遭受嘲笑和排挤。
例如,吏科给事中魏大中,因举报贿赂者而遭到孤立,最终悲惨地死在狱中。更令人震惊的是,位高权重的大臣、首辅,甚至监察部门的御史们,也纷纷卷入贪腐的漩涡。
翟鸾这位曾有声誉的大臣,在巡察边境时,也曾面临过“馈遗不赀”的诱惑。当他归装满载、用于馈送权贵时,他的声誉顿时衰落,最终遭到削职为民的悲惨结局。
明朝的贪腐问题更为严重的是内阁专政时期。大贪官如严嵩父子,收钱敛财到了肆无忌惮的地步。严世蕃凭借宰相的权力,私擅爵赏,广致赂遗,使得选法败坏,市道公行。而严家的贪腐不止于此,还有官二代、官三代接力传承。
张居正,虽为明朝的能臣好官,但在贪腐问题上也是高手。他曾收受巨额贿赂,甚至其子还称有30万两寄存他处。当张居正死后,明朝官员对其鞭鞑,可见其贪腐之重。
赵志皋当首辅时,也面临着严重的贪腐问题。有人为了升官,带着黄金找到中书舍人去行贿内阁。这种行贿的事在明朝已成为见怪不怪的现象。
明朝的贪腐问题已经成为一个普遍且严重的社会问题。在这个朝代中,无论是高官还是普通官员,都或多或少地卷入了这场贪腐的漩涡。这个问题的解决,需要朝廷的严厉打击和每一位官员的自律与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