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十分的腐朽与落后,左宗棠是如何收回伊利
左宗棠:荒原之上的坚守,收复新疆的传奇之旅
提及左宗棠,想必很多人都不陌生。这位昔日的大臣,在清朝的辉煌与衰落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回顾左宗棠如何在这片荒凉之地,展现其非凡的智慧与勇气。
新疆,一个面积达166万平方公里的辽阔土地,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晚清时期,这片土地却面临被遗弃的危机。那时,俄国人占据了伊犁,阿古柏盘踞新疆,朝廷内外交困,海军与西北防御难以兼顾。
就在众人选择退缩之际,左宗棠挺身而出。他深知收复新疆的重要性,认为只有保住新疆,才能保住蒙古,进而拱卫京师。这个提议虽然充满挑战,但左宗棠的决心却坚定不移。
面对阿古柏和俄国人的挑战,左宗棠清楚划分好进攻的主次。他首先集中力量对付根基深厚的阿古柏。为了此次出征,左宗棠进行了全面的准备。他砍掉了无用、怯战的人员,将节省下来的开支投入到粮草和武器上。他还积极购买外国先进武器,并在国内开设制造局仿造外国武器。
在出征的过程中,左宗棠还在大漠沿途种下了杨树、柳树和枣树。这不仅有助于防范风沙,也为后来的行人提供了一个遮风挡雨的地方。
公元1876年4月,左宗棠下令出军。战争初期,左宗棠的军队顺利打败阿古柏的军队。面对英国人的施压和朝廷内部的停战声音,左宗棠选择了上奏辩解,继续坚持收复之战。最终,阿古柏被灭。
但真正的挑战还在后面,伊犁仍在俄国人手中。左宗棠选择先用外交方式尝试和平收复,随后出兵伊犁,准备以武力收回。他甚至抬出了棺材,用来表达自己收回国土的决心。
正因为左宗棠的坚定与强硬,再加上俄国人当时的实力虚弱,最终选择在谈判桌上让步,归还伊犁。至此,新疆重新被收回。
左宗棠的传奇之旅,不仅展现了他的智慧与勇气,更展现了他对国家的忠诚与热爱。在这片荒凉之地,他用自己的行动,书写了一段不朽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