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带货很多涉及虚假宣传 别让直播变“翻车现
《直播电商购物浪潮下的真相探寻:消费者满意度调查揭示行业内幕》
近日,一份关于直播电商购物的消费者满意度在线调查报告引发了广泛关注。随着直播电商行业的迅猛崛起,市场鱼龙混杂,虚假宣传、货不对板、质量“翻车”等问题频发,让直播购物变成了一场场惊险刺激的“翻车现场”。
直播电商究竟有多火热?从近期的直播带货界的风起云涌便可见一斑。罗永浩的首秀战绩惊人,支付交易总额高达1.1亿元。与此薇娅在淘宝上创下了火箭销售的壮举。而快手某网红主播更是单场带货上亿元,让人们不禁惊叹直播购物的巨大潜力。
自2016年“直播元年”起,直播电商产业便不断蓄力发展。相较于传统电商和实体商铺,直播带货以其更强的互动性和娱乐性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在直播间中,主播们往往会请到各路嘉宾,与粉丝以弹幕的形式即时互动,让消费者以更加新颖的方式了解商品。
在直播电商的繁荣背后,却隐藏着一些不为人知的问题。消费者对直播购物的不满和投诉不断增多,其中主播夸大和虚假宣传成为了消费者投诉最集中的问题。个别社交直播平台销售高仿、假货的现象屡禁不止,部分主播甚至和商家合伙忽悠消费者买单。一旦出现问题,个别主播便会全力“甩锅”,让消费者维权时往往束手无奈。
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曾表示,网红带货很多涉及虚假宣传。在直播带货中,信息劣势地位的消费者往往在主播的引导下冲动消费。主播为了博人眼球、提振销量,更倾向于使用夸张的言辞和广告词汇。这也导致了一些消费者在购买商品后遭遇货不对板、质量问题等困扰。
近期发布的《报告》指出,消费者对直播购物的满意度并不高,主要问题集中在产品质量、虚假宣传、售后服务等方面。而在遇到消费问题时,很多消费者选择自认倒霉,只有少数消费者会主动维权。这也让一些不良商家和主播钻了空子,继续欺骗消费者。
面对这一乱象,带货主播应该珍惜自己的信誉和口碑,不要为了短暂的利益而损害消费者的权益。平台也应加强监管力度,对违规主播进行严厉处罚。只有这样,才能让直播电商行业健康有序发展,让消费者享受到更加愉快、安心的购物体验。
作为消费者,我们也要提高警惕性,理性消费。在购买商品时要仔细了解商品信息、价格、售后服务等细节。遇到问题时要勇敢维权,不要让不良商家和主播逍遥法外。只有这样,才能让直播电商行业更加健康、有序地发展下去。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研究员赵占领指出,主播在直播带货中推荐商品,若为自己经营的产品,一旦出现问题,需以销售方的身份负起法律责任。若主播是为其他商户带货,其本质上便是一种广告代言行为。若所推荐的产品造成消费者损害,主播亦需承担连带法律责任。
现实情况却不容乐观。许多消费者在遭遇产品问题时,并未意识到自身权益受到侵害,即便维权时,也常面临主播与商家责任界定模糊的问题。对此,专家朱巍建议应把握《互联网广告管理暂行办法》修订的契机,将网红带货纳入法律监管范畴,明确直播带货主播的法律责任,以加强对直播带货市场的规范与监管。
值得注意的是,消费者在面对直播电商维权时,积极性并不高。《报告》因此建议相关部门畅通投诉渠道,简化处理流程。通过引入举证责任倒置等方式,降低消费者的维权成本,鼓励他们积极维权。应充分运用消费公益诉讼,为广大消费者维权提供支持,促使主播们更加珍惜自己的声誉。
对于那些在镜头前风光无限的主播们来说,无论拥有多少粉丝、赚取多少收入,直播电商平台都绝非法外之地。只有在法律和社会共同监管下,主播、商家和平台各自承担起应有的责任,消费者才会持续参与直播购物,“直播经济”才能健康繁荣。这样,直播带货才能真正成为一股推动消费、促进市场活力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