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学良原配夫人于凤离婚是蒋介石一手策
生离死别之际,我们曾深情相约,承诺永恒相守。
关于西安事变的主人公张学良,他的故事被广为传颂。他的夫人于凤至的故事却鲜为人知。她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留下了珍贵的口述回忆录,为我们揭示了背后的故事。这些故事涵盖了家族内幕、政坛秘闻以及与少帅张学良的情缘。书中还包含了一些珍贵的历史照片,为首次在大陆公开出版。
我出生在吉林省怀德县的大泉眼村,父亲在郑家屯经营粮店。我自幼在郑家屯接受教育,与驻军有一定的交往。驻军统领张作霖与我父亲结为兄弟,他对我颇为欣赏,称我为女秀才。他向我父亲提亲,希望我能成为他儿子的伴侣。尽管婚姻由父母决定,但张作霖尊重我的选择,他让张学良来郑家屯,让我们自行相处。张学良的真诚和听话的态度让我很满意,我们因此结缘。
随着我们的成长,婚礼在郑家屯举办,得到了张作霖的同意。我对我父亲的信任心存感激,也对接下来的生活充满期待。婚后,我们住进了张作霖的宅院,这座宅院后来被称为“大帅府”。
大帅府内,各房都对张作霖十分敬畏。他常常召集家人讲述忠孝节义、仁义礼智信的道理。他心系东北的未来,对于日俄的侵占深表愤慨。他努力学习和寻求有学识的人帮助,听取谏言,致力于东北的发展。他兴办工厂、企业,发展兵工厂,建立海军、空军。他还创办了东北大学,并送青年去海外留学。他为东北的军政官员制定了严格的规定,以维护百姓的利益。
命运多舛。当我常常在梦中回到郑家屯和大帅府时,现实却是如此残酷。日本在大帅回东北的路上引发了爆炸,导致大帅重伤身亡。张学良对于父亲的遇害悲痛欲绝,誓言为父报仇。他积极整顿军事,备战日本。在我旁提出建议时,他常常采纳,这是他对我的学识的欣赏和器重的体现。
中国统一后,发生了阎锡山和冯玉祥为争夺权力而反叛中央的事件。两人派人来沈阳游说,企图使东北中立。张学良为救国救民,决定出兵平乱。当时有人担忧此举会使日本有机可乘,但张学良选择了两害相权取其轻的道路,选择了正义。东北军入关后,一举击溃了叛军。
为酬答张学良的功绩,中央委任他为全国陆海空军副总司令,并将华北地区的政务委托给他主理。张学良主理了中国的东北和华北地区,成为当时位高权重的人物。他深感重任在身,期望实现中国抵抗日本的愿望。
在权势和财富的诱惑下,许多女人为了私利接近张学良。但我对他的信任从未动摇。张学良对女人态度随便,但我从未过问。有一次,他要求我接纳王正廷的妹妹做二房,我为了家庭和孩子拒绝了。对于赵绮霞的追求,我也坚决支持张学良的决定。她的父亲曾登报与她脱离关系,成为当时的新闻焦点。她要求任张学良的永久秘书时也是经过深思熟虑后的决定。在沈阳帅府,赵绮霞的叩首之恩令人动容。年仅十四岁的她,无家可归,然而她的遭遇却得到了我的同情与援助。我用自己的钱财为她购置了一所房屋,并吩咐财务人员对她待遇从优,以表达我对她的关怀与帮助。
她的生活如同笼中鸟,有翅难展,反复吟唱的是对生活的无奈与期待。那时,日军进攻热河,汉卿承受着巨大的压力,甚至因此承担责任辞职。他并未放弃,带着我和孩子踏上了欧洲的旅程,从北平南下上海,最终乘船前往意大利。
我们的足迹遍布意大利、英国等欧洲国家,所到之处都受到了中国驻外使节的热情接待。汉卿心中有一个梦想,他希望中国能有一个强大的领袖,使中国迅速崛起。他坚定地表示要拥护蒋介石成为全国的领袖,打败日本,收复东北。
蒋先生为了调动东北军,征召汉卿回国。我留下子女在英国求学,与汉卿一同回国。汉卿回到南京后,下令东北军南下,他决定带着大家打回老家去。
为了制止内战,汉卿不惜牺牲自己,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这一举动终于促成了停止内战,汉卿也因此失去了自由。当时我在英国,无法陪伴在他身边,这是我一生中最痛悔的事。
汉卿的羁押生活十分艰难,他如同笼中鸟,被军队、警察、宪兵层层戒守,隔离内外。他白天强颜欢笑,夜晚却独自流泪。我向他指出,我们应该坚持正义,心中有鬼的是蒋帮,他们忘恩负义、背信弃义。我们应该起来斗争,对得起自己,对得起大帅在天之灵。
抗战爆发后,汉卿兴奋不已,他上书蒋先生请求赴前线。但他的请求如石沉大海,得不到回应,这对他又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他在囚禁期间常常哼唱《四郎探母》中的唱词,诉说自己丧失自由的痛楚。
1939年末,我们被押解到贵州修文市。我患了乳癌,汉卿沉痛地让我找宋美龄帮助去美国治疗。在生死别离之际,我们商议着如何面对未来,如何安置好子女。汉卿承诺永远不会自杀,也不会认罪,因为他认为自己没有罪,已经尽力报效国家。
我离开后的美国生活中充满了对我与汉卿的关心与帮助的声音。宋美龄、孔祥熙等都来看望我并帮助我。我在纽约的亲友和侨胞们对汉卿的遭遇表示同情和敬佩,对蒋介石的行为表示不满和指责。更多的人对我表示鼓励和支持。我感受到他们的关心和支持是我最大的动力来源。我深知我不能辜负他们的期望和信任。我要坚强地活下去为汉卿争取自由和平正义而奋斗下去直到最后一刻我也会坚持正义到底为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我们的孩子们争取一个公正的未来!岁月流转,过往之事犹如烟云,却总有些记忆深刻于心灵。孔祥熙曾托友人传话,提及洛杉矶好莱坞山顶的那座恬静幽然的平房。他眼中的那片土地,因地势较高、道路狭窄且周围房屋稀疏而显得尤为宁静。我曾亲自前往洛杉矶,亲眼见证了那座房子的独特魅力,最终决定将其购入,以此作为我们共同生活的见证。
当我身处洛杉矶时,凭借自己的经济知识,我投身于股市交易。每当有所盈余时,我都会购买附近的房产进行出租,借此在美国扎根。随着孩子们逐渐长大、成家立业,我的生活也逐渐稳定下来。由于我与宋美龄的特殊关系,蒋介石及其手下无法完全阻止我与汉卿的联系。尽管他们只告知我汉卿平安无事,但我每次得知他的消息时,内心却总会涌现出一种深深的悲痛。
时光荏苒,1964年,台湾市场上出现了汉卿多年前所著的《西安事变忏悔录》。这本杂志一经发表便遭到查封。我和汉卿早已预见到这一场景,只是未曾料到会以这种形式出现。显然,这是为了将蒋一伙被赶出大陆失败的责任归咎于汉卿,用以欺骗世人的手段。汉卿坚决不承认自己的罪行,更何况他本身并没有这样的文学水平。赵四并未受过多少教育,更不可能有如此的文笔。
1964年,蒋介石上演了一出离婚再结婚的丑剧,以此为借口阻止汉卿来美国与家人团聚,获取自由。当时,一位张家远亲突然来到美国找我,坦言是为了汉卿的离婚事宜而来。当我询问他是否受指派时,他犹豫了一下,否认了的参与,声称他只是出于关心汉卿的安危而行动。他声称汉卿已经认罪并愿意守法,决定在台湾与赵四共度余生,因此希望办理离婚手续。在与汉卿的电话交谈中,他引用了古老的戏曲《四郎探母》中的台词,表达了他对这段关系的坚定立场。
为了保护汉卿的安全,我对独裁者签下了字,但我要向全世界声明,我不承认强加给我的非法离婚和结婚。汉卿的话“我们永远是我们”,足以表达我们的立场。宋美龄每年都给我寄来圣诞和新年贺卡,信封上依然写着张夫人收。
赵四背弃了当年的誓言,她明明知道这是堵住了汉卿可以得到自由的路,这是不可原谅的。尽管我对她的行为感到失望,但我仍然理解并原谅她。
岁月如流水般逝去,时光无情地流转。我的儿子们已经先我而去,只有看到孙女、孙子们的成长,才能给我带来一些安慰。我仍然在等待汉卿的归来。我完成了他的嘱托,这份等待和坚持一直持续到1989年2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