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白鳍豚又发现了,灭绝11年的“水中熊猫”重
《皇家协会生物信笺》正式公告,标志着白鳍豚被定义为功能性灭绝。在2018年4月18日,一切似乎出现了转机。环保队员江少文在铜陵参与江豚观察活动时,意外捕捉到了两张疑似白鳍豚的影像。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跟随奇技网小编一探究竟。
被誉为可爱十大濒危生物之首的白鳍豚,是中国特有的小型鲸类,仅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它的身体呈纺锤状,皮肤光滑无毛。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由于各种原因,白鳍豚的数量急剧下降。到了2002年,世界上的白鳍豚数量仅剩不到50头,被列为国家级保护动物,同时也是世界最濒危的12大动物之一。
尽管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保护白鳍豚的行动中来,但仍然无法阻止其濒临灭绝的命运。在2018年,有消息称白鳍豚并未完全灭绝,在长江中再次被发现。
这一切始于江少文的一次意外拍摄。照片上的生物灰白相间,拥有长吻,没有背鳍。这一发现立即引起了一众专家的热议。武汉中科院水生所的专家用“高度疑似”等词来描述这一生物。
当这张照片被中国鲸类保护组织组长提交给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时,白鳍豚的命运出现了转折。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单上,白鳍豚被列为未野外灭绝的生物。这让许多白鳍豚保护者看到了希望。
随后,一些中国专家通过调整照片色彩,设法看清生物是否有背鳍。从照片的背景中发现了疑似白鳍豚的背鳍图像。尽管还需要进一步应用信息技术来增强照片的清晰度,但这一发现已经带来了重要的线索。
那么,为什么白鳍豚会濒危呢?一部分原因是其内在的生殖周期较长,最长可活30年,性成熟需要六年。再加上白鳍豚数量不多,无法大量繁殖成为其灭绝的一个重要原因。人类活动的影响也是白鳍豚濒危的外在原因。长江中下游是白鳍豚的唯一栖息地,也是船只繁忙的黄金水域。船只的螺旋桨经常导致白鳍豚死亡,人类的过度捕捞和不当排污也加剧了其生存压力。
在2017年,江豚保护小队在长达30天的搜寻中从未发现过白鳍豚的踪迹。在2018年的这张照片给稀有的保护者带来了希望。这个发现提醒我们,尽管面临困境,但只要我们共同努力,就有可能挽救这些珍稀物种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