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为什么会疼痛感?原因找到了
英伦剑桥大学科学家们近期揭开了人体神秘面纱下的一重要基因,该基因在形成痛觉感受神经元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一重大发现已在权威学术期刊《自然遗传学》上公布,对于未来的疼痛缓解新方法研究来说,这是一个非常有希望的里程碑。
痛觉是人类进化中的一项预警机制,提醒我们环境中的潜在危险或身体组织的潜在损伤。有一种极为罕见的情况——每百万分之一的英国人天生无法感受到疼痛,这种情况被称为先天性痛觉不敏感。这种缺失会使患者身体遭受大量潜在损伤,寿命因此大大缩短。
通过详尽的基因组图谱研究,两大科学家团队联手分析了欧洲和亚洲共11个家庭的遗传信息,这些家庭中有成员患有先天性痛觉不敏感症。分析结果显示,患者携带两个异常的PRDM12基因拷贝,而只携带一个异常拷贝的家庭成员则未出现此症状。
科学家们对病患的神经进行了活组织检查,试图找到先天性痛觉不敏感的具体原因。他们发现患者体内缺乏痛觉感受神经元。通过小鼠、爪蟾和人的诱导多能干细胞作为研究模型,科学家们证实了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由于某些原因机体产生痛觉感受神经元的过程被阻断。
此前的研究已经揭示PRDM12基因参与染色质的修饰,即DNA上的小分子开关,能够控制基因的开关。此次研究中科学家们发现,先天性痛觉不敏感患者的PRDM12基因功能被阻断。由于染色质修饰在特定细胞(如神经元)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这一发现提供了对患者无法形成痛觉感受神经元的可能的解释。
剑桥大学医学研究所的Geoff Woods教授介绍道:“感受痛觉的能力对于我们自我保护至关重要。相比于为何有人对痛觉过于敏感,我们对为何有人对痛觉不敏感知之甚少。”他补充道,理解这两种情况的成因对于开发新的镇痛方法至关重要。“如果我们能够了解痛觉感受的机制,我们就有可能控制和减弱不必要的疼痛。”
目前,科学家总共发现了五个与痛觉缺失相关的基因,其中两个基因的研究成果已经帮助科学家研发出新的镇痛药物,正在进行临床试验。剑桥大学的Ya-Chun Chen博士作为该研究的第一作者补充说:“通过以参与染色质修饰的调控因子作为靶目标,我们成功研发出了一些治疗疾病的药物。我们希望通过研究新发现的这个痛觉基因能够研发出新的药物。”这不仅能够帮助那些因缺乏痛觉感受能力而面临危险的人们,还有望开创镇痛疗法的新纪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