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古代的士兵打仗不敢装死?
在人类数千年的文明史中,战争似乎始终如影随形,硝烟弥漫,战火连天。据不完全统计,共发生大小战争无数。在这残酷的战场上,士兵们为了生存和荣誉浴血奋战,有的施行全民皆兵的制度,有的则采用征兵、募兵甚至雇佣兵制。在这生死攸关的战场上,并非所有士兵都有斯巴达勇士般的顽强训练与勇气。
生死关头,人们总会想尽办法保全性命。于是,有人试图在战场上装死以求生存。那么,在古代战场上,装死真的可行吗?成功活下来的几率又有多大呢?
古代战争受限于通信技术,大将统军作战往往依靠击鼓、鸣金、挥旗等手段调度军队。战场上士兵大多处于密集的大阵之中,装死的空间相对较小。大阵接敌时,想要装死可能并不容易,周围都是搏杀的战友,突然倒地不起很容易引起注意,甚至可能被当作敌人而被补刀。
古代军队通常由车、骑、步混合组成,狭小的空间内上万大军激烈交战,车辆和马蹄的碾压、人员的踩踏都会导致大量士兵死亡。在这种情况下,站着的士兵存活几率远高于倒下的士兵。
古代战场上还有弓箭、抛石等火力准备。这种火力不仅用于接战前的攻击,也会在拉锯战中被频繁使用。躺在阵前或者装死的士兵很容易成为箭雨飞石的目标,遭受更大的伤害。
即使有些士兵凭借过硬的技术成功假死,躲过了踩踏和箭雨飞石的攻击,他们仍然可能面临被斩首记功的风险。古代战争往往以斩敌首级作为记功的方式,战场上的全尸并不多见。补刀技能在战场上也很常见,装死的士兵一旦遇到神补刀的敌人,要么继续装死,要么就只能束手就戮。
而对峙阶段的战场同样危险重重。无人清理的战场上的疾病、风吹日晒、冻饿饥渴同样会威胁到装死的士兵的生命。装死并非易事,反而可能付出生命的代价。与其在战场上躲躲闪闪,不如勇敢拼搏一搏,或许还能立功受爵,享受短暂的胜利喜悦。如果真的不想战斗,逃跑也许比装死更明智的选择。
古代士兵在战场上装死的风险极高,成功活下来的几率并不大。面对生死抉择时,士兵们需要谨慎考虑自己的选择。奇技网为您提供更多关于古代战争的知识和故事,请持续关注我们的频道以获取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