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赖欠700万 儿子上18万学费学校
在人们的普遍认知中,失信被执行人一旦进入“黑名单”,其生活会面临极大的不便。令人难以置信的是,竟有少数失信者仍能保持光鲜的生活状态,高消费依旧不受影响。
最近有一则报道引起了广泛关注。今年八月,上海崇明区的两位法官和法警来到一所私立学校调查一位失信被执行人的子女就读情况。学校方面却对此支支吾吾,态度含糊。更令人惊讶的是,校长竟然对法院的调查提出质疑并向法院投诉。经过深入调查,不仅发现失信被执行人的子女仍在这所学校就读,而且还新增了另一个子女入学。这一行为违反了最高法院关于限制被执行人高消费的规定,因此该学校被依法处以20万元的罚款。
这起事件中的私立学校行为确实令人费解。面对法院的调查,任何社会组织和公民都有配合的法律义务。学校方面的不配合行为,似乎有意在保护某些人的利益,不愿暴露其“金主”身份,担心断了自己的“财路”。
君子爱财应当取之有道。有些钱可以正大光明地赚取,但有些钱却是无法守住的。对于这所私立学校的行为,显然是在知法犯法。让失信被执行人的子女入读高消费的私立学校,不仅违反了法律规定,而且是对法律红线的公然挑衅。面对这样的违法行为,必须予以纠正并付出高昂的代价。
构建信用社会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治理“老赖”并非简单的制定几条规则就能解决的问题,也不是司法机关单打独斗能够完成的任务。在这起事件中,法院在调查“老赖”的学校却在“放水”,甚至打掩护。这样的行为使得再严厉的规制手段也会因形形的“阳奉阴违”而效力衰减,变成一纸空文。全社会都应该遵守相关法律法规,配合治理工作,避免成为“老赖”的帮凶。
这起事件还暴露出了一些违法的蛛丝马迹。被执行人龚某欠债700万不还,却能让子女就读高消费私立学校,这背后很可能存在财产转移的行为。有关部门应该深入调查,追查财产转移的渠道和下落,给案件执行一个圆满的解决。
对于被执行人拒不执行判决裁定、抗拒司法力量的违法行为,应该受到严肃追究。根据法律规定,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的,应当受到刑事追究。这一事件也给其他自作聪明的“老赖”敲响了警钟。司法机关不断完善追查和惩戒手段,与“老赖”打“持久战”,最终会让他们无处遁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