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飞机致癌?飞过去剂量爆表!
普通人对于辐射总是避之唯恐不及,但实际上,微量的辐射并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生活中的许多地方却存在着不可小觑的辐射,比如经常乘坐飞机的旅客。他们可能会面临比一般人更高的罹癌风险。
长期以来,科学家们已经意识到乘坐飞机旅行会暴露于更高的辐射剂量,因为飞机离宇宙更近,接受的辐射剂量自然会增加,这与高山上的情况类似。最近的一项发现却令航空领域的学者感到震惊。他们观察到空中的放射辐射云会让搭乘飞机的旅客在飞行过程中接触到比平时多出1至2倍的辐射剂量。
这项研究是由洛杉矶的首席研究员托毕斯卡及其团队进行的。在2013年至2017年期间,他们在264个航班上安装了辐射感应装置,这些航班位于约17.3公里的海拔。探测器检测到了6次辐射激增的现象。
研究人员指出,乘坐飞机的辐射剂量取决于旅行的时间和地点。南北极的高空辐射比中纬度地区更为强烈。例如,要达到与一次X光照片相当的剂量,在极地高空需要飞行12.5个小时,而在中纬度地区则需要25个小时,赤道附近的飞行则需要长达100个小时。托毕斯卡的研究所探测到的辐射剂量远超过这些水平。他们发现,瞬间的辐射剂量高峰值远高于理论预期,而最终累积的辐射量也比预期高出2至3倍。
托毕斯卡分享了他的亲身经历:“我们几次穿越云层后,辐射剂量急剧上升。辐射量似乎是一个随机数值,时高时低,但平均值的增长令人怀疑是否有其他辐射来源。”
除了宇宙射线和太阳风之外,研究团队怀疑存在第三个辐射来源。他们推测,当地球磁场挡住宇宙射线与太阳风中的粒子时,这些辐射来源被挡在了地球外部的磁圈上。当发生大量的磁场活动,如太阳耀斑或强烈的太阳风时,这些活动会干扰磁场,导致磁圈中的粒子散逸到平流层。飞机在飞行时随机遇到的辐射云可能就是这些散逸的粒子造成的。
尽管这一推测尚未得到证实,但它却能解释许多现有的现象,包括一项涉及韩国研究的不合理解释的数据。如果放射云确实是辐射粒子从地球磁场圈散逸到平流层的结果,那么更新卫星系统并在飞机上搭载辐射感应器就变得尤为重要。通过定位这些放射性云朵,我们可以为飞机的乘客大幅降低风险,特别是长期在高空作业的空乘人员。这一研究成果已发表在《空间气象》期刊上。我们期待着更多关于这一主题的研究和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