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竺可桢简介】竺可桢的资料简介 竺可桢的故事
竺可桢:现代地理学与气象学的奠基巨擘
生于1890年3月7日的竺可桢,原名字藕舫,出生在浙江绍兴东关镇(现属上虞县)。他的一生致力于地理学和气象学的研究,为我国乃至世界的科学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
竺可桢的学术生涯起步于上海澄衷学校,之后转入复旦公学,再考入唐山路矿学堂土木工程系。1910年,他获得公费留学的机会,前往美国伊利诺大学农学院学习。在那里,他潜心研读与农业关系密切的气象学,并于1913年转入哈佛大学继续深造。1918年,他获得了哈佛大学气象学博士学位,同年秋回国,开始了他的教育与研究生涯。
回国后,竺可桢先后担任了武昌高等师范学校、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后改为东南大学)的教授,以及东南大学的地学系主任。他的学术影响力逐渐扩大,被选为科学社讲演委员会主任、气象学会会长等要职。他还担任过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所长、浙江大学校长等职位。
竺可桢在气象学、地理学领域的研究开创性极强。他组建了早期的气象观测网,开展了物候观测、高空探测及天气预报等业务。在台风、季风及大气环流、气候区划、物候、气候变迁等方面的研究都取得了重大突破。他的研究成果不仅深受国内学术界的赞誉,也赢得了国际同行的尊重。
竺可桢的著作丰富,包括《亚热带》、《历史时代世界气候的波动》、《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等。他的科普作品也广受欢迎,如《变沙漠为绿洲》、《谈阳历和阴历的合理化》、《物候学与农业生产》等。
除了学术研究,竺可桢还十分关注社会实践。他主持并参加了多项综合性考察,如黄河中游水土保持、治沙、黑龙江流域、新疆、西部南水北调等,为我国的科学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竺可桢的成就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1960年,他被提名为苏联地理学会外国会员。随后,他荣获罗马尼亚科学院名誉院士称号,并被载入英国编印的《国际名人录》。
竺可桢是现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者之一,他的学术成就和贡献将永载史册。他对科学的执着追求和对人类的无私奉献,将永远激励后人。更多关于竺可桢的故事,请关注频道,让我们一起了解更多关于这位伟大科学家的传奇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