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尔衮为什么不直接称帝?
多尔衮为何未曾踏上皇帝的宝座?并非是他不想,而是命运的捉弄,时光未假于他。
多尔衮死后,以皇帝的礼仪发丧,拥有庙号“成宗义皇帝”。在清廷中,无人对此提出异议,甚至有人提出清朝有十三帝的说法,这说明当时的权力核心集团默认多尔衮就是皇帝,只是缺少一个名分。
回望历史,多尔衮的权势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他无需像其他权臣那样经历封侯、封王、加九锡的漫长过程,他直接以皇父摄政王的身份摄政。在皇太极刚去世的时候,他和多铎掌握的两白旗是努尔哈赤遗留下的最精锐的武装力量。尽管当时有其他六旗的阻力,但多尔衮的实力已让他离皇帝的宝座近在咫尺。
历史的细节并不简单。在两黄旗坚决维护自己利益的情况下,多尔衮在皇太极死后并没有第一时间称帝。当时的局面混乱,两黄旗的贵族们聚集在豪格家中,坚决反对两白旗的人称帝,这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地位和权力。豪格虽然是蓝旗,但他被两黄旗所控制,他的上位将保障两黄旗的利益和权力。
阿济格和多铎曾提议立多尔衮为帝,多尔衮心中狂喜,但也被巨大的阻力所压制。索尼和鳌拜等人在多尔衮赶到之前就闯入殿中,坚决拥立豪格,他们的威望在当时是非常高的。在这场争夺中,代善选择中立,将问题反弹回去,使得局面更加复杂。
在两黄旗的强烈要求下,多尔衮选择了退让,他决定立福临为皇帝,自己成为摄政王。这个决定并不意味着多尔衮的权势减弱,相反,他在背后慢慢分化众人,打击排斥异党,拉拢可能拉拢的人。他逐渐整死豪格利益集团,分化豪格阵营的人。
索尼和鳌拜这两个老顽固在多尔衮的时代混得非常惨。鳌拜有功不赏,有事受罚。索尼更是被革职抄家,发配到盛京去守皇陵。直到顺治亲征、多尔衮死后才回来。
有人说多尔衮不称帝是因为没有儿子,但他有养子,可以选择从子侄中择贤而立。其实在他当上皇父摄政王的那刻起,他离皇位就只有咫尺之遥。他的失败并非性格所致,而是天不假年。多尔衮38岁就离世,未能如愿称帝。但他的辉煌并未因此消散,死后依然享有皇帝的礼仪,这也算是对他的一种告慰。关于他未能称帝是因为深爱孝庄的说法,只是历史的杜撰和人们的想象。
历史的传承总是经过岁月的沉淀与演绎,但真正的历史往往更加精彩和复杂。多尔衮的一生充满了权谋与斗争,但最终未能踏上皇帝的宝座。更多历史的真相,还需我们深入探索与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