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守住公民个人信息安全这道关
依法守护公民个人信息安全:市场监管部门重拳出击
近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了自2019年4月1日至9月30日为期半年的“守护消费”专项执法行动的成果,同时披露了侵害消费者个人信息违法行为的十大典型案例。这一行动是针对市场领域侵害消费者个人信息的违法行为展开的,体现了国家对于公民个人信息安全的重视。
随着市场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以及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的广泛应用,公民个人信息保护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个人信息的泄露不仅会带来各种骚扰,更可能滋生网络犯罪,危害社会安全。据网络犯罪司法大数据显示,精准诈骗案件中,不法分子往往先获取公民个人信息再实施诈骗,这使得诈骗成功率大大提高。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此次专项行动可谓是打击市场领域侵害消费者个人信息违法行为的及时雨。
从专项行动查处的情况看,房产租售、装饰装修、教育培训等领域是侵害消费者个人信息的重灾区。这些行业由于工作需求掌握大量个人信息,但同时也存在管理松散、人员流动大、入职门槛低等问题,导致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增加。这就要求市场监管部门对这些行业进行重点监管,加强行业自律,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此次专项行动期间,市场监管部门共立案查办各类侵害消费者个人信息案件1474件,查获涉案信息369.2万条,罚没款1946.4万元,移送公安机关案件154件。这些数字令人震惊,也说明市场领域侵害公民个人信息的现象十分严重。值得注意的是,其中超过10%的案件已涉嫌犯罪,被移送公安机关处理。
为了打击侵害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为,2009年刑法修正案七增加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2017年,最高法、最高检联合出台了相关司法解释,对“情节严重”作了具体规定,体现了刑法打击侵害公民个人信息行为的力度和精准度。
为了切实守住公民个人信息安全这道关口,市场监管部门应该在执法过程中加强与公安机关的联动,对涉嫌犯罪的案件及时移送司法机关查处,依法严厉惩处侵害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为,加大对违法犯罪行为的震慑力。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开展的专项执法行动虽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守护公民个人信息安全的道路仍然任重道远。我们期待这种监管能够常态化、制度化,持续加强市场监管力度,切实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只有如此,才能确保公民个人信息的安全,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