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英宗朱祁镇御驾亲征,为什么土木堡之变还是
在历史的波澜壮阔中,明朝与蒙古的纷争始终是一道引人注目的风景线。尽管明朝曾驱逐蒙古人,建立了辉煌的大明帝国,却未曾想到在不久后的正统年间,皇帝竟会被蒙古人俘虏,遭遇一场大败。这就是明英宗亲征的土木堡战役。
这场战役的背景颇为复杂。明朝虽然走向衰落,但在明英宗早期,三杨主政之下,国家实力仍不可小觑。那么,为何明英宗会在土木堡战役中遭遇大败呢?
明朝对蒙古的政策发生了变化。仁宣时期,包括仁宗在内,这对父子开创了新的政策,不再单纯依赖军事打击。这种政策也带来了副作用。面对蒙古人的侵犯,仁宣选择了能忍即忍的策略。这种策略虽然暂时缓和了边境的紧张局势,但也助长了蒙古人的野心,同时使得明朝边境的军备逐渐废弛。
大规模战争的减少导致了将领们的腐败和军队涣散。贪污盛行,军队的战斗力大幅下降。瓦剌虽然整体上看与明朝不在同一档次,但明朝不可能集全国兵力对付瓦剌。当明英宗出征时,明朝的军事准备并不充分。
明英宗的出征动机也存在问题。他只是想学习先辈,证明自己而已。亲征并非旅游,而是战争。如果没有明确的目标和准备,结果可想而知。由于决定很临时,军队在很短的时间内难以集结。明英宗只好从京师附近临时拼凑军队。明军这次出征从上到下都混乱不堪。
指挥权的问题也是导致失败的重要原因。明英宗并不懂军事,他只是表面上亲征,把军事大权交给了不懂军事的王振。王振的瞎指挥更是雪上加霜。尤其是在回程时,明军一路慢悠悠,完全没有军队的样子。明知道后面有追兵,为了等辎重竟然就地宿营,结果惨遭瓦剌追击并大败。
明英宗在土木堡战役中的失败并非偶然。从政策变化、军事准备、指挥权等方面来看,都存在严重的问题。这场战役的失败不仅令明朝元气大伤,也改变了明朝与蒙古之间的力量平衡。历史告诉我们,战争并非儿戏,需要充分的准备和明智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