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见面遭遇零食托

民俗风情 2025-04-15 08:22www.198689.com民俗风情

近期,一种名为“零食托”的诈骗手段在多地频发,其通过线上交友诱导线下高额消费的方式,让不少网友陷入骗局。这一诈骗手法隐蔽且呈现团伙化特征,严重侵害了公众的财产安全。下面,让我们深入了解这一骗局的详细情况。

一、诈骗手法及特征

这些诈骗团伙通过社交平台如陌陌、微信等,主动添加男性网友,并以暧昧聊天的方式迅速获取对方的信任。一旦建立信任,他们便会邀请对方线下见面。见面的地点往往选在团伙控制的零食店或流动摊位附近。女网友会以“逛街”“买零食”等为借口,将受害者带入消费场所。在这里,他们会选择一些高价的商品,如松子、进口巧克力、牛肉干等,单次消费金额通常高达数百至上千元。付款后,女网友会借故迅速离开,而那些商品则会被退回店铺,继续循环使用。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诈骗团伙内部有着明确的分工,包括线上聊天、线下见面以及摆摊收赃等角色,部分人员甚至有“酒托”犯罪前科。

二、典型案例

1. 杭州余杭案件:陈强(化名)被女网友小丽带入一家零食店,消费了1000多元后才发现自己受骗。警方后续成功捣毁了该诈骗团伙。

2. 安徽合肥案件:小赵被女网友引导至一个三轮车摊位购买坚果,发现价格异常后选择报警。警方介入后,成功抓获了4名嫌疑人。

3. 杭州临平法院审理的案件:冯某、周某等人通过零食店实施诈骗行为,最终分别被判有期徒刑10个月至1年10个月,并处罚相应的罚金。

三、消费陷阱识别

“零食托”诈骗中的消费陷阱往往表现在商品定价异常和场所隐蔽性两个方面。例如,普通的零食被抬高价格,如散装坚果按“两”计价,利用受害人的“面子心理”促成交易。这些诈骗团伙往往选择临时摊位或非连锁店铺作为诈骗场所,以逃避监管。

四、应对建议

面对“零食托”诈骗,公众应保持警惕,对主动要求见面的网友要谨慎处理,避免首次见面就进行大额消费。要留存相关证据,如聊天记录、消费凭证等,一旦发现被骗应及时向警方报案。公众还应了解相关的法律后果,知道此类行为构成诈骗罪,参与者将面临刑事处罚。

“零食托”诈骗是一种利用社交关系实施的小额多次作案的骗局。公众需要增强防范意识,遇到异常情况要及时维权,避免自身财产受到损失。我们也应该积极向身边的人宣传这种诈骗手段,共同防范,让这种骗局无处遁形。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98689.com 奇技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