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德军中曾有五十万女兵服务
二战时期的德国军队,长久以来都是男性的世界,但在第三帝国时期,这个历史发生了改变。自1871年德意志第一帝国诞生到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德国军队一直以强悍著称。在备战二战的过程中,德国面临了一个巨大的挑战:德国男子的数量并不足以支撑一场大规模的战争。深知这一点,因此他明白一旦开战,除了动员所有男性参战,也需要女性参与军中工作以释放更多的男子到前线作战。
在1935年的国防法中,规定每个德国人在战时都有超越兵役为国服务的义务,这一法律虽然引起了一些争议和疑惑,但对于德国在人力资源上的预留却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四年后,随着波兰战役的爆发,符合条件的女性开始以“国防军女助手”的身份参与非前线的军队工作。
这些女助手在军中主要是作为协助者,没有军职和军衔,也不佩带武器。她们主要在自愿者中间征召,在整个战争过程中,应征成为“国防军女助手”的德国妇女数量达到了惊人的五十万。她们在战争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战争的胜利贡献了巨大的力量。战争结束后,这批带着传奇色彩的女人们迅速从公众视野中消失了,众多和“二战”有关的史书和文学作品中很少提及她们。
在北威州花山市的采访中,我们意外地遇到了一个曾经的国防军女助手——安捷·查斯特洛。她向我们展示了一张自己穿着国防军女助手制服的照片,并讲述了自己的经历。她的父亲是一个参加过一战的老兵,在二战期间再次为国效力,却在守卫但泽时被苏军俘虏并最终丧命。
安捷自己在1943年被征入国防军的海军助手系列,任务是支持海岸高炮部队。当时刚满18岁的她和其他女性一起走上了防空阵地,她们替代了原本由男性担任的岗位,使得更多的男性能够前往前线作战。她和弟弟以及他们的老师都在战争期间坚守岗位,为战争的胜利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安捷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女性在战争中的重要作用,她们是战争中的无名英雄,为国家的安全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她们的贡献应该被历史铭记,因为她们是那段特殊时期的见证者,也是历史的创造者。制服色彩的差异:灰色与深蓝
在探讨制服与职责的交织中,我们遇到了一位特殊的讲述者安捷。她为我们揭示了灰色制服与深蓝军装的背后,所蕴含的陆地支持人员与海上作战部队的深层次差异。她自身的经历更是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女性参与战争的画面。
安捷曾操作过探照灯、防空监听器、导向仪等防空器材,主要为10厘米口径的高射炮指引敌机目标。这些重型的设备需要充足的体力和技巧,过去这些工作都是由男兵承担的。但安捷告诉我们,如今姑娘们也必须身体强壮,才能胜任这些任务。
在谈及二战时,安捷提到德国和苏联都曾大规模征召妇女参加军队工作,但两国的参战形式存在显著的区别。苏联的妇女被真正地纳入军队,参与、侦察、坦克驾驶甚至飞行等高风险任务。而在德国,尽管有大量的女性参与了军事相关的支持工作,但她们并未被正式地认定为军人。她们主要分布在防空、通讯、装备维护等领域,被称为国防军女助手。
安捷分享了自己在高炮阵地的生活经历,那里的生活既刺激又充满风险。幸运的是,她的驻扎地并非盟军空军的攻击重点,这使得她们的生活相对安全。即使在这样的环境中,她们依然珍视生活,享受生活。
当谈到战争记忆时,安捷表示她的记忆并不像许多男性的那样充满恐怖和痛苦。这是因为她从未经历过真正的战争恐怖,她的服役地点为她避免了许多战争的残酷现实。她对战争有着深刻的反思和反战立场。她和她的丈夫都是坚决的反战人士,视新组织为德国公敌。
这对老夫妇的视野超越了个人经历,他们关心欧洲的未来,并主张欧洲联合起来形成一支强大的政治力量,以抗衡美国的霸权。他们的反战立场和对未来的期望体现了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老太捷的小故事也为这段历史注入了生动的人性色彩。当他们的孙子找到一份好工作并分享喜悦时,老太太的幽默反应突显了家庭的温暖和对和平生活的珍视。在德国人的文化中,只有魔鬼才会在头上长角,这也体现了老太太对孙子的爱护和对生活的乐观态度。
这段对话不仅揭示了战争背后的历史和人性的复杂面貌,也展示了人们对和平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期望。通过安捷的讲述,我们得以一窥那个特殊时代女性的勇气和决心,以及她们在战争中的角色和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