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远征军撤退伤员自焚殉国

民俗风情 2025-04-03 23:10www.198689.com民俗风情

奇技网分享:中国远征军撤退伤员的英勇殉国——图文回顾

随着太平洋战争的爆发,日军进攻英属缅甸殖民地。为了保卫滇缅公路,中国在1942年至1944年间先后两次派出近30万部队进入缅甸作战。这场战争中,中国远征军大放异彩,最终全歼缅甸日军。

1980年代中期,我有幸在昆明一家工厂遇到了一位经历过缅甸大撤退的黄老人。在与他的交谈中,我认识了一位名叫漆云鹏的老先生,他是远征军第五军第96师中校副团长。漆老湖南人,身材健壮,总是衣着整齐。他向我详细讲述了中国远征军在缅甸的英勇事迹。

在第一次入缅作战失利后,人们往往关注杜聿明部从野人山败退的经历,以及孙立人将军的38师和戴安澜的200师的撤退路线。第五军的96师撤退路线却鲜为人知。实际上,他们在撤退时选择了一条最不为人知且最具争议的路线,从缅甸北端的葡萄进入云南福贡回国。

漆老回忆道,当时曼德勒大桥被炸毁后,他们团作为全军先遣队,乘坐汽车和装甲车沿着公路前进。在艰难前行中,他们到达卡萨后得知密有敌人。军部命令他们在孟拱布防,然后掩护全军突围回国。接下来的命令却是潜入密以西,走一条从江心坡回国的路线。面对重重困难,他们不得不焚烧辎重上山。在孙布拉蚌,他们发现一座被遗弃的仓库,并补充了食物和物资。然而沿途敌情重重,他们不得不一直北上到最偏僻的地方——缅甸最北方的葡萄。在那里,他们得到了盟军的补给并驻防了一段时间。最终他们克服重重困难,从葡萄向东过怒江回到了福贡县。

当我多次去缅甸密时,我发现当地人常常提到当年中国人曾去过一个叫“不大哦”的地方。后来我发现他们说的是“Puta-o”,也就是中国人所说的葡萄。这里风景秀美,但我几次想去都未果。一次我到达了密以北的江心坡,带走了几块血色的鹅卵石作为纪念。

关于96师的撤退路线存在争议。传统的中方资料记载他们从孟拱—孟关—葡萄回国。从美国的资料中发现他们和军部一同到达大洛后,军部和第22师从新平洋进入印度到达雷多,而96师则在大洛到新平洋的途中转向去了葡萄回国。这两条资料的记录存在矛盾之处。但无论如何,中国远征军的英勇事迹值得我们铭记和敬仰。他们是真正的民族英雄他们用实际行动捍卫了我们的国家和民族的尊严与荣誉让我们永远铭记他们的英勇事迹向他们致以最高的敬意!史迪威的外孙约翰·伊斯特布鲁克先生在与我的讨论中,对撤退路线上的96师颇有微词。据他描述,传统的缅北通往印度的道路上,有数万印度、缅甸难民正在逃亡,给道路和食物供应带来了巨大压力。第五军的撤退与难民队伍相遇,使得情况进一步恶化。途中发生了96师士兵食物、伤害难民和缅北克钦村民的事件,这与纪律严明的新38师进入印度的情景形成了鲜明对比。

深入了解后,我发现部分96师的散兵游勇因迷路而发生违纪现象,虽然这种情况在所难免,但他们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杜聿明对此愤怒不已,他命令距离印度咫尺之遥的部队去找他们的师长。

美军资料记载,96师需要从巨大的不知名的缅北山地穿越回中国。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的耐久力展现了中国军队最好的品质,就像早期显示出了最坏的一面(如和暴力行为)一样。这支部队历经35天,跨越了整个缅北野人山,多走了300多公里。副师长胡义宾在途中遭遇敌人埋伏而牺牲,3000多人损失大半才在葡萄找到部队。

在杜聿明部队的撤退途中,有一个特别悲惨的故事令人心痛。据说有1500名伤病员无法跟随部队徒步撤退,他们不愿被俘受辱,选择点火自焚,壮烈殉国。这个故事并非来自国民的“正史”,而是在许多经历过这条路线的幸存老兵中有记录的。尽管只有少数老兵回忆有此事,但其真实性得到了原第五军后人王立荣先生的证实。

董祠兴老人是96师288团的一名士兵,他回忆起部队落在大部队后面的情景。当他们到达缅甸的曼西和莫的林时,被眼前的场景震惊了。在一片被汽油焚烧过的军部伤兵救护营地上,散落着未被焚烧的骨骸和救护车等设备残骸,路过的士兵无不泣不成声,跪倒在地。这段回忆增强了我寻找这个地方的决心。

2003年,我见到漆云鹏老人时,他病重躺在满是排泄物的床上,无法言语。当他家人为他穿好衣服,扶他坐起来后,我刚说出“野人山”三个字,老人就像孩子一样放声大哭。我和中央电视台的编导罗魏默默地走了一段很长的路,沉浸在深深的沉思中。这段经历令人心碎,让人无法忘怀。

上一篇:7号房的礼物电影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98689.com 奇技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