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墓贼挖开朱棣殉葬妃子墓后 到底都看到了啥?

民俗风情 2025-04-03 15:58www.198689.com民俗风情

民国时期,在北京昌平地区,有一个名叫侯显文的盗墓大盗,他带领手下人盗掘了明朝的十三陵,虽然没有像挖掘清朝陵墓那样收获满满,但他的行为后果依然非常严重。侯显文并没有成功盗掘德陵,于是转向其他陵墓。

关于德陵被打开的说法,有一种说法是清军所为,以报复当年明朝皇帝挖了清朝祖先的金代陵墓。这一说法并没有确切的资料证实,存疑。但清朝有人打开过德陵地宫应该是事实,这一事件与明朝末代皇后张氏的死亡有关。

张氏,名嫣,字祖娥,小字宝珠,是河南祥符人。她于天启元年(1621年)4月被册立为皇后。张皇后性格耿直刚毅、颇具胆识,生前曾多次揭露客氏和魏忠贤的恶行,要求皇帝严惩二人。客氏和魏忠贤也曾阴谋废除张皇后,幸而未能如愿。当朱由检成为皇帝后,尊张皇后为懿安皇后;在南明弘光朝廷中,又尊她为孝哀哲皇后。

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起义军攻破京城后,张皇后与明代末代皇帝朱由检一同自缢殉国。不久清军入关,改元顺治。据《明史·懿安皇后传》记载,“顺治元年,世祖章皇帝命合葬熹宗陵”,将张氏与朱由校合葬在一起。为了完成这一行为,清人自然需要打开德陵地宫。也许因此产生了民间的反清复明情绪,导致了关于清军盗陵的说法。这种合葬行为实际上是不符合明代皇家葬制的。

由于德陵未能成功盗掘,侯显文转而盯上了明朝十三陵中较为容易打开的妃子墓——俗称的“娘娘坟”。明代的妃子园寝并不多,包括皇妃、太子、太子妃和太监的坟墓在内,只有十几座。其中一些因迁移而废弃。侯显文将目光投向了明成祖朱棣的皇妃墓——东西二井。

帝死妃殉的恶俗在汉初被刘邦废除,但在明朝时期又被朱元璋复活了。朱棣死后也有活人殉葬的记录。殉葬仪式由朱高炽亲自主持,并与每位殉葬者话别。韩氏在殉葬前不住地哭泣,向朱高炽提出了照顾年迈母亲的要求后离世。关于东西二井是否为所殉嫔妃墓的说法,现在受到了学术界的质疑。因为按照古代丧葬习俗,从殉者一般应与墓主在同一墓穴。关于这一问题的研究至今未有定论。

当时盗墓贼从东西二井顶部挖盗洞进入墓室。东井的墓室未被打开;西井的墓室却被盗墓贼成功进入。然而他们发现除了木俑等陪葬品外并没有发现什么值钱财宝这让他们失望而归这也引发了对于殉妃不随葬财宝是否是明朝皇家葬制的疑问至今仍未有明确的答案揭示这一神秘现象。在遥远的古代,一场令人痛心的盗墓事件悄然发生。盗墓贼未能盗得珍贵的随葬宝物,一气之下将盗出的木桶弃于野外。这些文物在他们眼中毫无价值,甚至不如烧锅的木柴。历史的痕迹并未因此而消失。

关于侯显文团伙盗皇妃墓的事件,明史学者胡汉生先生曾进行深入调查。据德陵附近村民及献陵村村民王启发等人的讲述,东、西二井在民国时期的1930年代,确实遭受了盗掘。皇妃墓一直成为盗墓贼的目标,甚至在近代,仍有盗墓贼盘算着如何盗取明陵。

1996年,皇妃墓再次遭到盗墓贼的侵袭。这次,他们从坟顶开始挖掘,局部已经暴露。从现场的盗坑来看,皇妃墓的墓室规模并不大,面宽不超过10米,进深也不超过15米。这并不能减少其历史价值。

胡汉生先生根据历史资料和现场调查推测,东、西二井的墓主是朱棣殉葬妃子的可能性不大。他推断,东井墓的主人很可能是成祖昭献贵妃王氏,她在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去世;西井墓的主人则是昭顺贤妃喻氏,她在永乐十九年(公元1421年)辞世。这两座墓葬或许并不藏有金银财宝,但却承载着珍贵的历史记忆。

这些木俑,无论是湖南出土的汉代木俑,还是首都博物馆藏的明代木俑,都是历史的见证。它们或许曾在古墓中静静守护,遭受盗墓贼的破坏后又被遗弃野外,最终得以保存下来,向我们讲述着过去的故事。关注我们的频道,更多关于历史、关于文物、关于盗墓与保护的故事,等你来发现。

每一次的挖掘,每一次的研究,都是对历史的一次致敬。让我们共同守护这些文化遗产,感受古人的智慧与情感,见证历史的辉煌与沧桑。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98689.com 奇技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