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时,身边只有三千人马,
在嘉平元年(249年),一场改变曹魏政治格局的高平陵之变爆发。此时的司马懿,虽名为太傅,实则兵权旁落,一切都在大将军曹爽的掌控之下。历史总是充满了戏剧性,司马懿抓住了曹爽出城游玩的机会,亲自发动兵变。
这场兵变中,司马师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他亲自率兵屯于司马门,控制住了曹魏的都城洛阳。凭借出色的组织和指挥能力,司马师成功控制了洛阳城内的局势。论功被封为长平乡侯,加卫将军之职。与此司马昭的忧心和司马师的冷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司马懿能够成功发动高平陵之变,背后有诸多原因。他获得了太后的支持。在皇帝年幼的情况下,太后在朝廷中拥有较高的话语权。当时,曹爽为了排除异己,软禁了郭太后。这种行为彻底得罪了这位太后,导致她在高平陵之变时倒向了司马懿。
曹爽及其兄弟都出城了,禁军群龙无首。曹爽兄弟完全掌握了曹魏都城的数万禁军,但他们却疏于防备。在高平陵之变爆发时,他们不在洛阳,导致禁军无法组织有效的反击。
蒋济和司马师曾在禁军担任官职,对禁军的运作非常熟悉。蒋济是三国后期曹魏的名臣,历仕四朝,对曹魏的军事和政治情况都有深入的了解。而司马师作为司马懿的儿子,也有着丰富的军事经验。他们的存在为司马懿发动兵变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在高平陵之变中,司马懿的成功并非偶然。他善于利用机会,精心策划,获得了太后的支持,掌握了禁军的动态,利用曹爽兄弟的疏忽,成功发动了兵变。这场兵变不仅改变了曹魏的政治格局,也奠定了司马氏在曹魏的地位。这一切,都展示了司马懿的智谋和胆识。在曹魏的历史长河中,一场关乎权力更迭的风暴悄然来临。曹芳继位后,领军将军曹芳和太尉司马懿共同执掌着国家大权。而在这一历史背景下,蒋济与司马氏家族在禁军中的影响力日渐凸显。蒋济作为护军将军和领军将军,他的存在无疑为司马氏家族在禁军中积累了深厚的力量。许多曹魏禁军的将士,原本就是蒋济的老部下,对他极为信服。
景初年间,司马师以散骑常侍的身份多次升迁,最终担任中护军,同样执掌禁军大权。城府极深的司马师,很可能已经在禁军中埋下了自己的棋子,培育了一批心腹。这一切的铺垫,都为后来的高平陵之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晋书宣帝纪》中详细记载了高平陵之变的过程。当天,天子拜谒高平陵,曹爽兄弟随行。在这一关键的历史时刻,孙谦这位曹爽部下的举动引人注目。他三次引欲射司马懿,却又被三次制止。这一事件背后,揭示了孙谦已经背叛了曹爽,选择了站在司马懿的一方。
那么,为何孙谦会选择背叛曹爽呢?在我看来,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蒋济、司马师等禁军统领选择跟随司马懿,再加上司马懿在将士中的威望颇高,对曹爽部下形成了不小的威慑。这一联盟的力量,虽然人数只有三千,却足以在短时间内迅速控制曹魏都城洛阳。这一行动无疑让曹爽放弃了抵抗,最终导致了司马懿篡夺了曹操打下的江山。
这一历史事件中,司马懿的智谋与决断力得到了充分的展现。他精准地把握了时机,利用身边的盟友和自己在将士中的威望,成功地发动了政变。这场政变的成功,不仅改变了曹魏的历史走向,也让我们看到了司马懿的非凡智慧和胆识。
对于这一历史事件,你怎么看呢?或许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见解。但无论如何,我们都不能忽视司马懿、蒋济、司马师等人在其中的作用。他们的决策与行动,影响了整个历史的走向。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奇技网频道,让我们一起探讨历史的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