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佛教的广大世界中,存在一个特殊的群体,被称为饿鬼,它们在PhiPret(饿鬼佩雷)的称谓下,被泰国人广泛认知。据信,如果一个人生前对父母不敬、贪婪自私、滥杀动物而无悔意,死后就可能会沦为饿鬼。不同于佛教细致的三十六种饿鬼分类,泰国的传统将饿鬼笼统地归为PhiPret一种。
据说PhiPret的智力下降,仅比一般的牲畜略高,它们饱受饥饿的煎熬,永远无法体验饱足的感觉。食物在它们眼前时会化为火炭,河边也无法找到饮用水,因此永远处于饥渴的状态。它们的欲望仍然强烈,却永远无法满足,被无尽的痛苦折磨。夜晚,它们会发出像强风袭击树木一样的吼叫声,渴望人们施舍食物。这种声音被认为是悔恨的表现。
PhiPret渴望有人为其祈祷,以消除罪业。它们会出现在寺庙和法会等吉祥场所,等待人们为它们做法事或诵经回向,逐渐积累功德,等待转世的机会。当有人诚心地在寺庙门口祭拜并放置食物时,它们的饥饿感会暂时消失。有时,我们可以在这些场所发现PhiPret的痕迹,它们会舔食寺庙洒出的水,或以球状的烟或火的形式显现。
尽管PhiPret令人怜悯,但它们并非友善。传说它们可能会附身在任何一个人身上,无休止地榨干其财富。它们也可能因为极度饥饿而直接袭击村庄和村民。人们在路边放置食物或进行祭拜,是希望避免PhiPret危害人间。据说PhiPret通常栖息在墓地或荒凉的地方,偶尔会出现在夜间吓唬人。
最初的泰国民间传说中,PhiPret被描述为高大瘦削的身影,嘴巴呈现针管状,只有一粒米可以容纳。它们的身高虽然基本保持不变,但外形却变得五花八门。有些描述中,它们披头散发、瘦骨嶙峋,有些则多手多眼、面目可憎。还有一些描述它们的下腹肿胀,甚至呈现出燃烧状态,长时间伸出舌头。
在佛教中,饿鬼是六道之一,与天人、阿修罗、畜生、地狱等众生一同居于欲界。它们和人一样拥有色身,即物质身体,但因为色身的物质不同,所以形状和存活的空间也各不相同。人道和畜生道处在同一个空间,能够相互看见和触摸。住在人间的饿鬼也能看到人,但普通人除非具有天眼或阴阳眼,或与某些饿鬼道众生有特殊因缘,否则是无法看到饿鬼的。
《正法念处经》卷第十六将饿鬼分为两种:一种住在人间,另一种住在饿鬼世界。人间的饿鬼有时会在夜晚出现,被描述为人在走夜路时可能遇到的神秘生物。而饿鬼世界则位于阎浮提地下深处,由阎魔罗王治理。佛教里将饿鬼分为三类九种及三十六种饿鬼之说。无财饿鬼、少财饿鬼和多财饿鬼每一类别都有特定的特征和属性。例如,无财饿鬼中的炬口饿鬼饮食入口即化为火焰,这是由极端的吝啬所受的苦果。
无论是泰国的PhiPret还是佛教中的饿鬼,它们都是贪欲和罪业的象征,同时也是警示人们珍惜当下、修行向善的重要教诲。通过了解这些神秘的生物,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佛教的轮回观念,以及修行慈悲和减少对他人造成伤害的重要性。在浩瀚的轮回世界中,饿鬼道是一种特殊的存在。这里的众生因前世所造的善恶业不同,所受的果报也大相径庭。从穷困潦倒的无威德鬼,生活在杂秽不清净之地,到富足安适的有威德鬼,住在美好的山林、宫殿之中,这些鬼众构成了饿鬼道的复杂世界。
大势饿鬼,如夜叉、罗刹等大力鬼王,他们的神通与福报近乎天人。他们不仅能降福施灾,甚至还能研习佛法,护持修行佛法的人。除了这些有福的鬼众之外,饿鬼道的多数众生都饱受痛苦。
有些饿鬼头部巨大,长满脓疮,腹部鼓胀,却常常饱受饥饿,连一点食物和一滴水都无法得到。这种痛苦,源于贪业的缘故,使他们不得不生活在饥渴之中。更甚者,他们胎生且每胎能生下数百个小鬼婴,连自己都吃不饱,还要供养孩子,其苦楚难以言表。
尽管饿鬼道的众生承受着饥渴的困苦,他们比起地狱道中的众生,却拥有更多的行动自由,所受的苦报也相对较轻。这就像人间中的赤贫者、乞食者,终年缺乏衣食,为此而苦恼,度其一生。而地狱中的鬼,则是已判重刑或死刑的犯人,等待着受刑。
据《法苑珠林》记载,饿鬼的身材大小各异,寿命长短不一。有的饿鬼身材高大,寿命长达八万四千岁;有的则如小儿般仅长三寸。更让人惊异的是,在人间五百年可能只是饿鬼中的一日一夜。寿命越长,其受报生存空间所形成的一日一夜换算成人间的时间也就越长,如此计算,其寿命甚至可达一万五千岁。
在泰国的寺庙中,有时会出现身材瘦长、高大的恶鬼。它们仿佛被饥饿所困的囚徒,永远无法满足。对于这些饿鬼来说,生活似乎是一场永无止境的苦难和挣扎。每当看到这些景象,都让人不禁心生同情与哀悯。想了解更多关于饿鬼道的故事和奥秘吗?请继续关注我们的频道,让我们一起探索这个神秘而又令人着迷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