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的都是假的,你以为古人就不秃吗?

民俗风情 2025-04-02 00:26www.198689.com民俗风情

从古至今,假发始终是一个流行的话题,为解决人们的头发问题提供了多种选择。从最早的记载开始,假发在中国已经流传了数千年。它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还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在电视剧《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截图里,我们得以一窥古代假发的风采。

早在周朝时期,假发便有了其独特的名称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诗经》中的记载揭示了古代妇女佩戴假发的历史背景,而各种古代文献也为人们提供了关于假发的丰富知识。髲和髢是古代假发的两种主要形式,它们都有着独特的制作和使用方式。髢是古代妇女用来增加头发长度和密度的假发,而髲则是用于装衬的假发,已经淡化了专有的含义。这些假发不仅女性可以佩戴,男性也有佩戴者。

考古发现为我们提供了关于古代假发的直观证据。四川成都百花潭铜壶纹饰上的图像展示了古代妇女使用假发的场景,而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着衣木俑和男性武士俑则展示了古代男女佩戴假发的实际情况。更有意思的是,马王堆汉墓的墓主人辛追老太太下葬时头上戴着呈髻状的假发,这说明她经常需要更换假发。这些考古发现为我们揭示了古代假发的真实面貌和使用情况。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要求宫中妇女梳神仙髻,这引发了古代假发的一次热潮。在这个时期,假发的使用变得更加普遍和多样化。古代假发的种类繁多,不仅有垂髻式样,还有髻状假发等。这些假发不仅用于装饰,还体现了古代人们对美的追求和对头发的重视。

假发是一种古老而富有魅力的发明。它不仅为人们解决了头发问题,还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从古至今,假发一直伴随着人们追求美的脚步,成为时尚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深入了解假发的历史和文化内涵,我们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人们的审美观念和生活方式,还可以更好地欣赏和传承这一古老的发明。洛神赋中的女神高髻,展现了古代女性发饰的魅力。在那时,神仙髻是当时流行的回心髻,是众多发髻形式中的一种新颖样式。汉朝妇女的发型发展空前,由于编梳方法的不同,衍生出各式各样的发髻,如步摇髻、堕马髻、缕鹿髻等。假发的运用也极大地推动了髻的造型艺术。

古代女子的发髻样式丰富多彩,假髻的说法在汉朝流行起来。最初仅称为假结或假紒,《后汉书舆服志下》载有皇后谒庙时佩戴假结。本只是在正式场合佩戴的首饰,却逐渐在民间风靡开来。尽管假髻一般较重,但女人们都热爱它,甚至家境贫寒的女子也会在重要场合借来假髻以跟上潮流。

唐朝国力强盛,文化繁荣,妇女的发型也越梳越高大。假髻在唐朝的发展达到了顶峰,主要以高髻为主,继承前代的动态之髻,品种更加繁多,式样更加新奇。高髻的样式有飞髻、危髻、云髻等。由于真发难以完成高大浮夸的造型,假发的功用便凸显出来。这些高髻常借助假发以及金属或木质的假发架来完成。

电视剧《大明宫词》中的太平公主形象展示了唐朝女性的发型特色。当时,喜爱梳高大发髻的朝野震动,唐高祖对此表示疑惑。令孤德棻认为头是最重要也是最醒目的装饰,能够显出人的尊贵。假发的替代品——义髻也随之出现。唐明皇的宠妃杨玉环特别喜爱佩戴假髻,她的命运与假髻紧密相连。

宋朝沿袭晚唐、五代遗风,盛行高髻,当时大城市出现了专门制作、销售假发的店铺。但朝廷感到这种风气有悖于民间简朴风气的养成,遂发布诏令禁止妇人佩戴假发及梳高髻。然而这种禁令并未起到预期效果。宋朝的髻式虽不如唐朝丰富多样,但亦颇具风格。

到了元朝,女子多喜椎髻,使用假发逐渐变少。明清两代,发髻在高度上明显收敛,流行的发髻样式都较为蓬松,同时假发的种类也不断翻新。清朝女子戴假发的特别多,有双飞燕、懒梳头等各种样式。

古代假发的来源渠道多样。人们一般不会轻易剪掉自己的头发,因此摘取他人头发成为假发的主要来源之一。其中一种办法是对罪犯实施髡刑,剃掉他们的头发。在特殊情况下,人们也会卖掉自己的头发以换取生计。如《世说新语》中记载的陶侃母湛氏为招待儿子的好友而卖掉自己的头发做成两顶假发,换取数斛米的故事。

古代假发市场早已存在,作为奢侈品,假发可以带来高额利润。各种发髻的样式和故事展示了古代女性对美的追求和生活的情趣。《晋书》中记载,孝武帝驾崩后,天下动荡不安,刑罚严酷,许多人的头颅被割下。在战乱时期,一些不择手段的人为了牟取暴利,竟然偷取死人的头颅,剃下头发出售。这种行为令人震惊,但也反映出人们在极端环境下的生存策略。

在古代中国,头发被视为重要的身份象征和审美标准。特别是在动荡时期,人们对头发的争夺更是激烈。后赵皇帝石虎的第三个儿子石鉴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天生头发稀少,却极度渴望拥有一头浓密的长发。于是,他利用自己的权势,逼迫大臣们剪掉头发献给他。更令人发指的是,他还将制成的假发用于赏赐宫女,甚至让一些大臣变成了光头。这种荒唐行为引起了大臣们的强烈反感,最终导致了石鉴的失败。

受到儒家思想影响的中原人,对割发这件事极为抵触。假发交易的链条延伸到了边远地区。比如,海南地区的珠崖郡,因为当地人的头发长而美,被官员们剃取制作假发。这引发了当地人民的反抗事件,记录在《三国志》和《林邑国记》中。

随着需求的增加,割取头发的行为愈发严重。唐朝甚至将割发列为犯罪行为,制定了相应的法律制裁。仍有一些贪婪的官员不顾法律,割取百姓的头发制作假发。幸运的是,有些正直的官员会站出来制止这种行为,如吴泽的贪婪暴虐引发的官员反抗事件。这也反映出在古代社会,假发制作与官员的腐败问题紧密相连。

除了真人头发外,当时制作假发还使用蚕丝、动物毛发等仿真材料。《酉阳杂俎》记载了一种用狒狒毛发制作的假发,颜色鲜艳亮丽,非常抢眼。周边小国也会投其所好,将头发作为贡品献给中原王朝。新罗国便是其中之一,他们经常向唐朝进贡头发,以满足中原王朝对假发的需求。

假发虽然看似虚假,但却能带来高额利润和尊贵荣耀。它渗透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影响着人们的心理与审美。即使在现代社会,假发依然是一种流行的时尚元素。你想了解古代假发的更多故事吗?请继续关注频道!

上一篇:圣诞节应该怎么过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98689.com 奇技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