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蒋介石干儿子老蒋没有架子夫人宋美龄香
青年时代的康国雄
年近八旬的康国雄一生历经坎坷,尽管他的人生中有许多波折,但令他最为人们所知的身份并非他自己所愿,而是因为他与蒋介石的关系。人们称他为“蒋介石的干儿子”,然而事实上并非如此。对此康国雄坦言道:“在‘文革’时期我是被人熟知,但那时的场景更多是因为好奇而非真正了解。”他的笑声中流露出一种坦然与豁达。
回忆那些岁月,康国雄曾有过与蒋介石夫妇的一段奇妙缘分。那是在重庆的1941年,蒋介石在黄山设立了官邸。一天周末,他和宋美龄来到汪山游玩,而康国雄的家就在附近。那天,康国雄和妹妹爬到树上远望,无意中发现了蒋介石夫妇的野餐。警犬的狂吠引起了蒋介石的注意,当他看到两个活泼可爱的孩子时,心生好奇,便招呼他们过来。康国雄从容地走向蒋介石,展现出了他的机智与口才。蒋介石夫妇被他的天真无邪所吸引,与他们亲切交谈并留下了美好的回忆。尽管康国雄后来因误会而与蒋介石闹别扭,但他的勇敢和机智赢得了蒋介石的欣赏和尊重。蒋介石甚至在他的纪念册上留下了鼓励的话语:“国雄贤侄,立志有恒”。这样的交往也给他带来了珍贵的礼物和回忆。然而康国雄并没有因此攀附权贵,他始终保持着自己的独立和真实。他对蒋介石的了解更多地来自于交往中的真实感受而非利用关系谋取私利。这种纯粹的交往使他在日后的岁月里倍感珍贵和值得回忆。他还曾与杜月笙等社会名流有过接触这些经历展示了他的成长背景和人生态度追求真实与纯粹成为了他人生的一种信念在许多人眼里康国雄并没有将和蒋介石的关系当作谋取利益的工具他更关注自己的内心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晚年时他对人生充满感慨回顾过往岁月他更加珍视那些真实而纯粹的交往时光那些年少时的梦想和追求成为了他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之一让他深感自豪和欣慰康国雄的故事是一个关于成长、勇气、真实和追求的故事他的人生经历充满波折但正是这种经历让他更加珍视生活的真实与纯粹成为了一个值得尊敬的人物。康国雄收到录取通知书,即将梦想驾机翱翔于天际,不料日本投降的消息传来,让他的梦想瞬间破灭。这一事件让他至今回忆起来都感慨良多。
儿时的康国雄并不懂政治,对于蒋介石并没有太多的偏见,这段正常的交往在他心中只是生活中的一段插曲。在别人的眼中,这段经历却成为了一道紧箍咒。
高中毕业后,康国雄考入了南开大学经济系,之后在北京机械学院任教。“文革”的浪潮让他因“蒋介石干儿子”的罪名遭受严重冲击。在这关键时刻,不仅章士钊等著名人士鼎力相助,甚至惊动了周恩来总理三次批示予以保护。
章士钊与领导人的密切联系,使得他的信件总能得到及时的回应。为了澄清“干儿子”的误会,康心如请章士钊出手相助。章士钊为人正直,立即向周总理反映了情况。一年后,周总理的批示终于传达下来,对康国雄的历史问题一律按民主人士处理。
正值“清理阶级队伍”的高潮时期,周总理的指示并未得到真正的执行,康国雄仍然面临种种困境。在汉中期间,他的命运更为坎坷,经常受到批判和审查,健康状况严重下降。
在这危难之际,章士钊不顾年迈体弱,两次向周总理写信求助。周总理虽然处境艰难,但仍然迅速作出反应,指示要许可康国雄回京治病。负责的人士并未完全传达周总理的指示,康国雄依然无法回到北京。
面对这样的困境,康国雄再次向章老求助。章老第三次提笔给周总理写信,并附上了康国雄的三个医院证明。周总理在百忙之中作出了第三次批示。这次批示终于让康国雄获得了自由,他感激不尽周总理的三次保护。
回到北京后,康国雄先在朝阳区七二一大学任教,后参与创办朝阳区职工大学。他的才华和组织能力使职工大学跻身市十所重点行列。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康国雄只身闯香港,打拼出一片新天地。1997年,他还访问了台湾,与元老陈立夫和蒋纬国相见,并拜谒了蒋介石陵。
康国雄的人生经历充满了波折和转折,但他始终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梦想的追求。他的故事让人感受到人生的不易和坚韧不拔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