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战争主要战役上甘岭战役
朝战风采再现——上甘岭战役纪实(图文)
今天我们一同走进历史的长河,回顾朝鲜战争中的一场重要战役——上甘岭战役。这一篇图文集是奇技网的小编精心策划,让我们一起来深入了解这场影响深远的战争。
上甘岭战役,是朝鲜战争后期僵持阶段的一次关键战役,英文名为Battle of Triangle Hill。战役由美国第9军发动,旨在夺取朝鲜中部金化郡五圣山南麓村庄上甘岭及其附近地区的控制权,作为“联合国军”金化攻势的一部分。这场战役历时43天,在仅有3.7平方公里的地区内,双方共发射了超过230万发炮弹,伤亡人数约3万。此战不仅在中美两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更在军事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在这特殊的日子里,我们怀着崇敬之情,缅怀那些为国家和民族英勇斗争的战士。今天,我们有幸采访到了参加过上甘岭战役的狄文义老先生。这位78岁的抗美援朝老战士,向我们讲述了当年烽火连天的惨烈战事。
狄文义老先生出生于1933年,1949年早春便踊跃参加革命工作。朝鲜战争爆发后,他应征入伍。1951年3月,经过多次申请,他和战友们终于如愿以偿地被编入15军133团。他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在敌人的狂轰滥炸中,冒着生命危险跨过鸭绿江。之后,他们白天在山林里隐蔽,夜晚则急行军。即便是这样,夜晚行军的安全也无法保障。不少战友因敌机的轰炸而牺牲。
经过连续12个夜晚的急行军,15军将士赶赴前沿阵地,与联合国军的第一集团军展开激战。在军长秦基伟、政委谷景生的领导下,他们奋勇拼杀,将敌军打退10余公里。之后,按照志愿军司令部的部署,他们连续发起了5次大的战役,给敌军以沉重的打击。
在上甘岭战役中,志愿军将士们经受了世界上最艰苦、最惨烈的战争磨难和血与火的考验。由于长驱直入,后援部队和后勤供给明显不足,敌军发现了这一薄弱环节并乘机从西海岸仁川附近登陆,截断了志愿军的生命线。在残酷的战斗中,各个山头被削平,下降了一米多。狄文义所在的加强连3连在团长、营长牺牲后,分散转移到半山腰的铜矿废弃山洞内。在这期间,为了寻找食物和水解渴而牺牲了不少战友。在大反攻时又牺牲了一些同志。到上甘岭战役胜利结束时,仅有少数幸存者。狄文义是其中的幸运者之一。
在那战火纷飞的岁月中,狄文义等战士们的英勇事迹令人敬佩。他们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仍坚守阵地、奋勇抵抗的精神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和学习。他们的英勇事迹将永载史册激励后人不断前行!
立刻,狄文义果断地脱下自己的棉军衣和贴身的白衬衣,用撕开的衬衣布条将少年的头紧紧捆绑在自己的脖颈和后背上。敌机发现了他们,一阵轰炸之下,狄文义的头部受伤,鲜血立刻流淌下来。
简单的包扎之后,两位战友迅速回营地报告情况,留下狄文义独自照顾受伤的朝鲜少年。为了躲避敌机的扫射,他们躲入松树林内。夜幕降临,地形不熟,他们只能在树丛里摸索穿行。棉衣棉裤被松枝划破,坚硬的松针刺痛肌肤,寒风刺骨。
在漫长的夜晚,狄文义忍受着疼痛,背着少年艰难前行。不时,远处的敌特分子用信号弹向敌机指引目标,轰炸机投下重磅,震耳欲聋。狄文义咬紧牙关,拼尽全力摸索着前进,无数次的摔倒与挣扎后,他们终于滑落到一河谷之中。
当狄文义醒来时,他隐约听到修路的器具撞击声和喧闹的说话声。他用尽力气大声呼救,最终被人们发现,栽倒在雪地里。据翻译人员转述,那时已是凌晨1点左右。
在这个漫长的夜晚,狄文义展现出了惊人的毅力和勇气。他与战友一起穿越山谷,救助了一名朝鲜少年,并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坚持前行。他的英勇行为和不屈精神值得我们深深敬佩和赞扬。